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十一五”期間(2006年到2010年)中國經濟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年均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8%左右,按照不變價格(2000年價格)計算,“十一五”期末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將達到2.3萬億美元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1700美元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
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20日向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5年會提交了一份題為《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中國》的主題報告,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景進行了預測:2006年到2010年,中國經濟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年均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8%左右;2010年到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有所放慢,年均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7%左右。
報告指出,推動“十一五”期間以及2010年到2020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仍將是快速的資本形成,其貢獻率約在60%到70%左右。同時,由于城市化、人力資本投資、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越來越大,到2015年到2020年間,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將比“十五”期間提高10到15個百分點,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是實現未來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關鍵。
報告認為,支撐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四個:第一,中國具有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基本克服了未來發展的資本“瓶頸”;第二,中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幅提高;第三,中國國內市場廣闊,且增長潛力巨大;第四,中國的體制改革正在不斷深化,投資環境將得到持續改善。(記者張曉松、劉羊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