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平說,我們的目標是零缺陷。本報特派記者 趙亢 攝
火箭系統專家顧問組組長黃春平透露,神七將攜三航天員飛天
■
人物檔案
黃春平
年齡:67歲
籍貫:福建閩侯人
履歷:1964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學院,全國政協委員。先后擔任長征二號F及多個型號火箭的總指揮。1999年起,他一直擔任神舟飛船火箭系統總指揮,現為神六火箭系統專家顧問組組長。
■精彩言論
“火箭是一個不可失敗的產品,出現問題就沒有回頭箭。對待質量,要一路否定,只要是在點火發射前,都要一路不滿足。不能有一絲松懈,可以說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黃春平一直擔任火箭系統總指揮。
今年神六飛天,67歲的黃春平退居“二線”,該系統總指揮由比較年輕的劉宇擔綱,他擔任火箭系統專家顧問組組長。
但是一說起運載火箭,這位投身火箭事業40多年的老人話匣子就剎不祝10月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賓館,他接受了本報特派記者采訪。
“火箭出問題我就是國家罪人”
新京報:神六發射在即,對今年的火箭產品的質量,你怎么評價?
黃春平:運載火箭系統有10個分系統,其中5大分系統,都和神五運載火箭長征二號F是同一批次投產。火箭開箱所有儀器設備100%合格。
今年我們的火箭產品沒有任何的“打嗝”。按照我的說法,對待質量,要一路地否定,只要是在點火發射前,都要一路不滿足。不能有一絲松懈,可以說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這樣在發射的關鍵時刻你才能胸有成竹。
新京報:“一張弓就沒有回弦箭”,這句話用在火箭發射中,是不是說明火箭不能失敗?
黃春平:火箭是一個不可失敗的產品。一旦點火離開了發射平臺,出現問題,就沒有回頭箭。火箭是載人航天飛行的第一道程序,它一旦出了問題,航天員的生命存在危險,整個載人飛行任務就失敗了。火箭一旦出了問題,讓航天員犧牲了,那我就是國家的罪人。
設計圖符號標反,7人被處理
新京報:這次執行神六任務的火箭在研制過程中出現過一些問題嗎?
黃春平:我們的目標是“零缺陷”。火箭產品在出廠前絕對沒有大問題。不過,在火箭進入場區后試驗階段,共發生了8個質量問題,其中,3個是箭上問題,5個是地面設備問題。
新京報:你能具體講講這些問題嗎?
黃春平:比如說,在火箭地面總體網傳輸過程中,它要把控制系統的信號接收過來,然后轉換給C3系統。然后在大屏幕上顯示。當時就漏了一種顯示。我們發現這個情況以后,工程技術人員看的是對的,但是給參觀的人員看的大屏幕上少了一個。盡管這個錯誤不涉及產品本身,我們還是嚴格按照5條標準,進行質量歸零,不能有一條差錯。
新京報:那火箭本身出現了哪些問題?
黃春平:保證火箭技術狀態的輸率陀螺在安裝支架上把符號標反了,本來是偏航標成了俯仰。后來我們檢查發現是設計圖紙畫錯標反符號了,設備本身沒有錯。
新京報: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會造成什么后果?
黃春平:別看這是個小問題,如果沒有發現讓它點火,就會影響火箭的控制姿態,嚴重的話會導致火箭偏離。
新京報: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理了嗎?
黃春平:這個問題我們嚴肅處理了7個人,單位的主任、直接技術人員的獎金、崗位津貼都被扣了。
設現場質量獎鼓勵暴露問題
新京報:經過這樣一次事件,你們對火箭產品的質量把關是不是更嚴格了,以確保萬無一失?
黃春平:是的。我們整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有4萬多個電子元器件,有3000-4000個零部件,涉及到150臺的設備。
在產品出廠前,我們質量檢驗員、工藝員,還有質量監督代表都要到場檢驗,院級和集團公司都派了質量監督代表,這幾個人都要簽字。產品弄完后還要進行兩級專家評審,院一級和集團公司一級。
新京報:聽說這次火箭進入發射中心后,為鼓勵技術人員發現問題,我們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還設立了現場質量獎,有人獲獎嗎?
黃春平:只要在火箭點火前,發現問題都能夠得到處理。我們希望大家暴露問題,鼓勵大家回頭想,往前想。看還有一些什么問題,前面說的圖紙符號標反的問題,就是我們試驗隊三名同志發現的。3個人各獎勵了2000元,其他沒有發現大問題。
飛船和航天員不返回不喝慶功酒
新京報:記得你曾說過,火箭發射就是從點火到把飛船送入軌道的十幾分鐘的事情。等船箭分離一完成,是不是你的心就落地了,此后的飛船運行是否你還關注?
黃春平:航天事業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情,是國家的事業。牽涉到國家榮辱、地位、在世界的影響,民族凝聚力等。
我們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是連在一塊的。最后,飛船和航天員沒有成功返回,我們也不能喝慶功酒(笑)。我們每次都是在發射成功回到北京后,繼續到北京指揮控制中心去看,直到返回艙安全著陸。
神八將實現空中交會對接
新京報:神六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戰略和第二步戰略承上啟下的階段,下一步,我們的火箭產品能否滿足神七、神八的要求?
黃春平: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就是要建立短期有人照料、長期自主運行的空間實驗室。這要分3小步,第一步是航天員出艙活動,訓練在太空行走,這在神七時要實現。第二步是交會對接,這是神八的目標。第三小步是建立空間實驗室。
到神七時,飛船的容量會相應增加,會上3名航天員,根據任務的變化,我們運載的飛船產品重量在增加,因此對我們的火箭產品要求推力增加。這次神六發射飛船有效載荷是8.08噸,將來有效載荷還要大。另外,飛船目標大了,整流罩要跟著改變,直徑也要從3.8米擴大。此外,火箭的儲箱要增加燃料,增加可靠性,不能出故障,入軌的精確性要求更高。
新京報:我們目前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還能滿足今后建空間站的運載需求嗎?
黃春平: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短期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站。航天員可以呆更長時間。我們目前的長征二號F是滿足不了要求的,我們需要研制新的大型運輸火箭。
新京報:我們目前有這樣的火箭研制計劃嗎?
黃春平:新的用于執行神七、神八任務的大型運載火箭的方案我們已經研制完畢,等待國家批準。目前部分產品已經出來了,樣機都有了。但是還要進行大量的地面試驗。
希望新總指揮多向老同志請教
新京報:從神舟一號開始,你連續擔任了5年的火箭系統總指揮,今年把這個位置讓給了年輕的劉宇,你怎么看待新總指揮劉宇?
黃春平:他今年43歲,年輕,有思路,而且工作穩重細致扎實。10多年來,他一直跟著我。他的性格較文靜,更像南方人。這是他第一次擔綱,壓力還是相當大。
新京報:火箭發射成敗事關神六全局和航天員的生命安全,你對劉宇有信心嗎,還有什么期望?
黃春平:對劉宇我有信心。我們載人航天工程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造就一批年富力強的航天事業接班人。因此必須給年輕同志機會,讓他們通過任務來鍛煉自己。劉宇這次非常謹慎和精心,不敢有一絲怠慢。
不過,他畢竟是從機關上來的,我希望他今后努力學習技術,多向老同志請教學習。
本報特派記者 廖衛華 王姝 宋書良
■神六功臣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總裝備部部長 陳炳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胡世祥 孫來燕 江綿恒 張慶偉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王永志
○航天員系統
總指揮、總設計師 陳善廣
○飛船應用系統
總指揮、總設計師 顧逸東
○載人飛船系統
總指揮 尚志
總設計師 張柏楠
○運載火箭系統
總指揮 劉宇
總設計師 劉竹生
○發射場系統
總指揮 張育林
總設計師 陸晉榮
○測控通信系統
總指揮 董德義
總設計師 于志堅
○著陸場系統
總指揮 隋起勝
總設計師 侯鷹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