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流域最大散糧接卸基地能力翻一番 青島港建成“大糧倉”8個新“糧罐”正式竣工投產
本報訊昨天,青島港集團散糧一期擴建工程竣工投產。這使得青島港糧食儲存能力翻了一番,達到20萬噸,從而進一步鞏固了青島港作為沿黃流域最大的散糧接卸基地的地位。6萬噸級散糧船
“雄鷹”輪完成了新“糧罐”的首次作業,該輪在青島港接卸1.6萬噸。 該工程是青島港深化管理挖潛,“建碼頭發展,不建碼頭挖潛也發展”,用一個青島港的能力創出兩個青島港的業績的一項重要舉措。該工程是在一期8個糧罐的基礎上,再擴建8個1.2萬噸糧罐。建成后,新系統共有鋼制筒倉16個,存儲能力20萬噸,設計單小時卸率1200噸,共擁有作業流程18條,具備卸船進倉、倒倉、自動灌包、汽車市提、散裝火車等功能。新系統還可直接卸船作包、裝火車,具備多流程、多貨種同時作業的功能。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新系統具備完善工業電視監控系統、可實現自動語言廣播、筒倉內溫升自動報警、流程倉儲量、灌包量自動記錄、自動采集設備運行時間、故障時間、故障原因,為整個港區的自動化生產、管理構建了現代化的技術平臺,其現代化程度居國內領先水平。
該工程自去年11月份開始基礎施工,在青島港集團的統一指揮下,集團建港、港機廠、供電、通信等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冒著高溫酷暑,頂著風雪嚴寒,歷經330多個晝夜的緊張施工,書寫了沿海港口同類工程的“振超效率”。
據了解,青島港是沿黃流域最大的散糧接卸基地,2001年12月份建設投產了總儲存能力為10萬噸的8個糧罐,主要用來接卸進口的大豆、小麥等糧食貨種。幾年來,先進的糧食接卸系統和優質的服務條件,為國內糧食進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