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稱,由于美國對于兵員傷亡十分敏感,因此解放軍若對美軍發動“先制性奇襲”,將可規避與美軍的進一步戰斗。
近日,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出臺了一份對美國政府的政策建議報告,報告中充斥“中國威脅論”觀點,稱中國將可能對美國采取“奇襲戰”的方式,以獲得戰略主動。該報告強調,美
國需聯合日本,聯合反制解放軍。
美杜撰解放軍“戰術三原則”
報告宣稱,“解放軍行動的第一原則是在沖突初期掌握主動,也就是在美軍增援部隊到達戰區之前,發動攻勢。另一項原則為奇襲,其價值不僅在于能產生立即的戰術優勢,還在于掌握戰略主動。第三項原則為發動‘先制’攻擊,主動攻擊美軍。”
報告指出解放軍可能對美軍采取“奇襲”的原因是,美國對于兵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十分敏感,因此若能突然大量地殲滅美軍,就能使美方產生嚴重的心理沖擊并喪失持續投入沖突的意志。如果對太平洋戰區的美軍發動“先制性奇襲”,將可使解放軍規避與美軍的進一步戰斗。
報告甚至具體指出了解放軍重點打擊的目標,分別是“美軍的指揮系統、資訊系統、武器系統、后勤系統以及這些系統之間的聯結機制”,“只要破壞其中之一,就能壓制美軍”。“解放軍與其直接與美戰斗部隊作戰,不如集中火力攻擊被視為重點的戰略設施,包括空軍基地、航空母艦、通訊偵察系統,以及后勤、運輸與支援設施等。”
“反突襲”計劃實為加強軍備
這份報告用重點篇幅論述了應對解放軍“突襲”的方法,但方法仍然不外乎增強導彈防御,增加部隊,調動航母等擴充武力等,顯示了報告的真實意圖:利用“中國威脅論”擴充軍備。
報告建議美軍各個空軍基地和燃料儲存設施的消極防御必須加強。因為解放軍“可能使用導彈攻擊包括美空軍基地內的跑道和戰機以及相關的燃料庫”,因此強化跑道和提升跑道快速修復能力,將減少導彈對美空軍基地的破壞力。因為露天停放的戰機是最脆弱的,興建地下燃料庫和機庫將減少遭到攻擊的顧慮。另外建議在諸如空軍基地等重大設施附近,部署陸基和海基防空系統,減少解放軍彈道導彈攻擊的威力。
報告還建議美軍在東亞沖突初期增加海軍戰斗機操作平臺。目前美國有一艘航空母艦專駐在西太平洋區,因為“一旦臺灣問題與中共爆發沖突、特別是陸基戰機又會遭到上述各種威脅,特別需要增派另一艘航母進駐東亞,發揮作用”。
美欲與日“合作聯防”
報告特別注重美日聯合對解放軍的“反制”:美軍要確保日本當地的安全部隊具有保護美軍設施的能力,這些當地安全部隊與基地內的部隊必須存在相互協調的機制,“以防范解放軍出動特種部隊和秘密間諜進行攻擊”。
此外美國還考慮在日本不增加新的基地的情況下“擴大現有設施范圍”,通過基地內設施的增多使“解放軍必須襲擊的目標增加”,減少攻擊每一目標的兵力,使美軍設施因一兩次解放軍攻擊而遭嚴重破壞的可能性降低。
分析這個報告,不難發現美國真實意圖是想通過夸大解放軍的軍事威脅,達到為自己在亞洲軍事行動找到合理借口的目的。正因為解放軍的軍事實力不能和美軍正面對抗,于是搬出“解放軍奇襲”這一聳人聽聞的概念。
由于這是一份智庫院外報告,試圖起到游說美國政府增強西太平洋戰斗力的目的,因此充滿了對解放軍戰斗力的夸大之詞,如報告中有“解放軍有人戰機突襲美國航空母艦”的內容。眾所周知,航母編隊具有強大的防空能力,大量戰機的調動必然會被美軍先進的偵察系統發現,而現代戰爭中航母編隊被少數戰斗機突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