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伊斯蘭堡10月9日電舷窗遮陽板緊閉,大部分人在睡覺……北京時間9日13時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200型飛機裝載著中國國際救援隊的49名隊員,從首都機場起飛,飛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
飛行距離約3200公里,飛行時間約5個半小時……在午飯和動員大會后,隊員們抓
緊時間休息。
“著地以后,時間就沒法把握了。在飛機上,必須抓緊時間休息,多吃點東西,養精蓄銳,”去年底曾經率隊前往印度尼西亞海嘯災區執行救援任務的中國國際救援隊隊長、中國地震局副局長趙和平關切地說。
從申請到人員物資集中僅花7個多小時
“從9日凌晨2時決定向巴基斯坦災區提供救援,到9時多在首都機場集合完畢,總共花了7個多小時,”趙和平說。
“之所以能夠迅速啟動,集合人力和物資,這得益于應急機制的完善,”趙和平解釋,中國地震局的數據臺網在“捕獲”發生在南亞次大陸的強烈地震后,迅速進行了初評,“我們報得很快,迅速作出了巴基斯坦當地發生7.8級地震的判斷。由于震中距離首都伊斯蘭堡只有90公里,損失可能比較大。”
“我們是第一個向聯合國有關機構通報發生地震的國家,”救援隊副隊長、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司長黃建發說,“截至北京時間9日中午,已經有44個國家和地區表示計劃向災區派出救援隊伍,在44個國家中,我們是第5個提出申請的國家。”
新聞發言人發“新聞”
隊員們在9日12時左右登機,由于要裝載2000條毛毯和商務部運送的部分救援物資,飛機在首都機場南停機坪靜靜地等候。
肩負對外聯絡和新聞發布任務的黃建發打開電腦,登陸到國際人道主義事務辦公室的網站,查看有關情況,并將中國救援隊即將出發的簡短消息以英文傳給這個網站,在第一時間報送給國際機構。
“我們隨時和國際人道主義事務辦公室聯系。目前,英國、俄羅斯、日本已經派出了救援隊,都在路上。”黃建發估計,“我們會成為最早抵達災區的幾支救援隊之一。”
“死亡人數已經逼近3萬人。”這一數字無法不讓人心驚,要知道,就在凌晨2時上網時的數字才1700多人。黃建發分析,“死亡數字還可能繼續攀升。”
中國地震局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正在翻閱有關地震災區的資料,“這次巴基斯坦地震發生地區比較貧困,建筑質量較差,傷亡可能繼續增加。”
“基本上是在山區進行救援,而不是平地”
“震中位于伊斯蘭堡北偏東方向,距離首都僅93公里。”飛機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總工程師曲國勝向隊員們介紹有關情況,“我們預測的震中位置和美國的只差幾公里。”
“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集中在幾條山溝內,那里村莊比較密集,現在交通和通訊陷于中斷。這就是那幾條山溝。”這位專家打開一張衛星影像圖,指著上面兩條從南到北分布的“紅線”說,“重災區位于喜馬拉雅山西部邊緣。”
“因此,這次基本上是在山區進行救援,而不是平地。”曲國勝說,當地基本上是海拔兩三千米左右的山區,“氣溫會比較低,希望大家多準備點衣服。”
“我們會盡量向地震極限區前進”
“物資、裝備我們基本上都有,我們需要當地提供交通車輛、汽油,以及向導。”黃建發說,救援隊在和巴基斯坦政府、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等聯絡上并裝卸物資后,“我們會盡量向地震極限區前進。”
“困難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作為隊長,趙和平一邊打“預防針”,一邊進行動員,“我們的隊伍盡管經歷了多次實戰檢驗,但是也將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我們必須上下一心,團結一致,頑強奮戰,取得勝利。”(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