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面臨的形勢分析,我市縣域經濟步入了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進一步認清形勢,增強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我們要認識到,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突出發揮青島龍頭帶動作用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把突出發揮青島龍頭帶動作用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
展的戰略性舉措,意義深遠。無論從已有的發展基礎看還是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縣域經濟都應當、也有條件在全市、全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省里提出“青島強則半島強、半島強則山東強”,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郊區實力壯大了,青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只有郊區率先走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前列,青島的龍頭地位才能真正確立并進一步鞏固。 我們應該認識到,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實現學趕蘇州目標的迫切需要。學趕蘇州,是省委省政府對我市今后發展提出的明確要求。目前,我市綜合經濟實力比蘇州有很大差距,我市郊區與蘇州郊區相比差距更大。去年,蘇州生產總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際利用外資、外貿出口額分別是我市的1.6、1.7、2.5和3.7倍。從綜合發展水平看,去年蘇州五市全部進入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百強縣,最差的太倉市排在第14位;而我市只有膠南、膠州、即墨三個市入選,最好的膠南市僅排在第48位。差距顯而易見,要實現學趕蘇州的目標,迫切要求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確保首先在速度上趕超蘇州郊區,然后逐步縮小與其在經濟總量上的差距,為全市學趕蘇州做出更大貢獻。
我們還應認識到,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我市早日實現“三個率先”的迫切需要。我市明確提出,青島要努力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上做到率先。實現“三個率先”,重點在郊區、難點也在郊區。目前,我市城鄉差距大、區域發展不平衡、“三農”矛盾突出,是全市加快實現“三個率先”的根本制約因素。沒有郊區的科學發展,沒有農村社會的和諧,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全市“三個率先”就不可能實現。
在新形勢下,我市縣域經濟必須在更高起點上解放思想,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更大突破。第一,要實現特色產業大突破。要積極適應全市生產力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新形勢,加速構筑各具特色的新型產業體系,這是當前縣域經濟發展最迫切的任務。第二,要實現對外開放大突破。對外開放始終是我市最大的發展優勢和潛力,也是我們與蘇州等先進城市相比,面臨的最大差距。各區市要適應新形勢要求,擴大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遵循資本轉移的客觀規律性,大力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投資環境,注重依靠本土企業和原有外資企業的影響力吸引外資,在微觀層面上構筑起更具活力的市場機制平臺,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特別要注意引進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內資項目和稅源項目,實現科學招商、理性招商。第三,要實現民營經濟大突破。民營經濟發育不足,是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由此導致吸納就業能力弱、富民作用小。各市區一定要把民營經濟作為富民工程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要切實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積極營造民營經濟大發展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人才環境和輿論環境,激發群眾的創業熱情,提高經營性、財產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使民營經濟盡快成為郊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第四,要實現郊區城市化大突破。城市化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引擎。目前,我市“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大城市框架已初步形成,為加快郊區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要進一步推動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互動,按照“城市組團+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夯實城市化發展的產業基礎。要進一步搞好規劃,積極穩妥地推進鎮村整合,加強中心鎮和中心村建設,盡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衛星城和城市社區。要加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筑“一小時經濟圈”,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要充分發揮城鎮的人口積聚效應,探索運用戶籍、宅基地置換、村莊搬遷、土地換社保等有效激勵政策,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農民向市民轉變。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興、城市強”。目前,縣域經濟已占青島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對突出發揮青島龍頭帶動作用、實現“三個率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預言,未來幾年,我市縣域經濟的大發展、大突破,將為我市加快實現“三個率先”,建設全國重點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做出歷史性的貢獻。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