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期間,各種地方風味小吃迷倒了各地游客(記者 李楠 實習生 崔奉霞 報道)
大眾網濟南10月7日訊
“十一”黃金周,我省舉辦旅游節慶活動200多項,推動
假日旅游高潮迭起。據調查測算,10月1日至7日,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達1274.74萬人次,同比增長18.3%;旅游收入71.37億元,同比增長27.3%,創歷史新高。節日期間,全省旅游質監部門接到的旅游投訴比今年“五一”黃金周下降27.8%,無重大旅游投訴。
據省旅游部門測算,國慶期間各項指標創歷次黃金周新高
齊魯晚報濟南10月7日訊(記者
溫濤)第七個“十一”黃金周落下了帷幕。據省旅游部門調查測算,10月1日至7日,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達1274.74萬人次,同比增長18.3%;旅游收入71.37億元,同比增長27.3%,各項指標創歷次黃金周新高。
黃金周期間,全省各類旅游節慶活動200多項,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推動假日旅游高潮迭起。工業、農業生態旅游面貌一新,青島青啤博物館每天推出兩場文藝演出和趣味飲酒比賽;東營推出黃河口觀鳥游、乘船觀海游;淄博沂源金秋之旅、德州樂陵萬畝棗園采摘等活動,大大豐富了假日旅游市場。
近郊休閑旅游火爆,市區周邊的文物古跡、風光名勝、田園農莊、海島漁村等成為市民假日旅游的首選。紅色旅游持續升溫,萊蕪戰役紀念館、濟南戰役紀念館、平度大澤山抗日紀念館、孟良崮旅游區、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棗莊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等紅色旅游景點游客大幅度增長。
親朋好友結伴出游的自駕車游客比例增大,各景點景區停車場全負荷運轉,江蘇、浙江、安徽、天津、北京等周邊省市自駕車隨處可見,黑龍江、福建、廣東等邊遠省份自駕車也明顯增多。
主要旅游城市節日期間持續接待來自省外大批旅游團隊,昆明一地發來的專列旅游團650余人,民航加班和旅游包機82架次,運送游客8000余人。
節日期間,全省旅游質監部門接到的旅游投訴比今年“五一”黃金周下降27.8%,無重大旅游投訴。
解讀黃金周六大新特點
本報濟南10月7日訊(記者 溫濤)“十一”黃金周落幕,來自省假日辦的信息顯示,今年黃金周旅游呈現出一些引人注意的新特點和新動向。
雨水充沛帶動大批山岳型和觀水型的景點。其中最大的受益者當數濟南的泉水游。濟南泉水游創39年來最佳期,觀泉賞泉的游客創歷次黃金周之最。據統計,趵突泉、百脈泉兩個景區假日期間接待游客達40萬人次。特別是章丘百脈泉公園,“十一”期間最高日接待量達4.5萬人次。7天累計接待游客20萬人次,據介紹,其增長幅度,是我省所有旅游監測點中歷年來最高的。此外,一大批山岳型的景區,也因近期的降雨出現歷年同期少有的水景,吸引了大批游客。景區更加注重內涵式“擴張”。更多的景區開始注重自身內涵的挖掘,聊城東昌湖、淄博聊齋城以及煙臺、曲阜等地,都在黃金周期間推出夜游項目,更加豐富的內容,吸引了更多過夜游客,帶動了更多的消費。
自駕車游拓展市場容量。節前認為油價上漲會影響自駕車出游的觀點,并沒有得到印證。恰恰相反,我省各景區都停滿了來自省內外的自駕車隊伍,自駕游人數持續增長。自駕車族機動靈活,帶動了景區的接待人數,而且使得客流更為均衡,成為我省旅游的重要力量。
旅游質量成為游客關注的焦點。“價格”已不再是決定人們出游的首選因素,而是更注重目的地的選擇和旅游舒適度的高低,對出游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據泰安市康輝旅行社介紹,今年來泰游客對乘車、住宿、餐飲等有了更高要求,總消費額提高了20%左右。黃金周期間抽樣調查顯示,游客在泰安平均花費618.6元,同比增長9%。
工農業示范點成為主流產品。我省工農業示范點眾多,加上正在申報的,總量已經接近100家。“十一”期間正值秋收時節,各地農業旅游景區的采摘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分流了節日游客。工農業旅游點已經成為我省旅游的主流產品,不可忽視。
過夜休閑客力量更壯大。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在景區住幾天。以蒙山為例,山頂的蒙山會館節日期間客房全滿,其中有20%以上的游客住1天以上。來自省假日辦的統計也顯示,擁有住宿設施的景區,過夜游客大量增加。如何滿足休閑游客的新需求,成為景區需要關注的新課題。
此外,“十一”黃金周旅游信息發布量之大、監測點之多,也創了歷次黃金周之最。又有一大批注重內容和營銷的新興景點迅速崛起,成為我省旅游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