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場火拼連續營業39小時
上海一家電賣場節日期間推出“顛倒乾坤”“激情不眠夜”,引起業界人士質疑
國慶黃金周期間,上海一家專業家電賣場為應對競爭對手一街之隔的新店開張,竟推出“連續39小時晝夜營業”,引起部分消費者和業界人士質疑。
專家指
出,面對未來更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國內零售企業亟待調整策略、放遠眼光,擺脫非理智競爭。
晝夜營業39小時10月1日,位于上海中山公園附近的一家1.8萬平方米的大型家電賣場開張營業。與其一街之隔、相距僅二三十米的另一家家電賣場不甘示弱,在大幅廣告海報中打出“顛倒乾坤”“激情不眠夜”,連續39個小時晝夜營業。
為了深夜提神、吸引人氣,這家賣場還宣稱將在0時至4時的整點時段,舉行5場家電商品的“0元起拍”活動。
然而,這項在上海家電零售行業史無前例的“創舉”,卻遭到了部分消費者、業界人士和專家的質疑。不少消費者表示,“現在家電賣場到處都有,誰會為了買家電而通宵不睡覺呢?”“家電賣場不是24小時便利店,通宵營業有必要嗎?”
非理智競爭何時休
“零售行業的非理智競爭現象并不少見。”齊曉齋表示,在市場競爭中,部分企業不惜使用怪招、歪招,甚至損招:
超市、便利店挑選店址時,不考慮市場容量和周邊消費需求,盲目扎堆,或者故意與競爭對手形成“門對門、店挨店”的格局,造成一條商業街或一個居民小區周圍聚集著五六家便利店,原先的“一家盈利”變成“共同虧損”;
有的百貨商場熱衷于購物返券,一方面相互比拼,將返券的額度從購物滿100元、返60元、80元,抬高至100元,甚至更高,看似背離商業規律的巨大誘惑吸引消費者和媒體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則在所謂“活動解釋權歸商場所有”的名義下,設置種種限制條款,讓不少消費者大呼上當……
當心兩敗俱傷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二屆亞太零售商大會”上,百聯集團董事長張新生直言,零售企業為了自身生存空間與發展的需要,在客戶資源、市場空間等方面進行競爭與對抗,但隨著競爭與對抗的加劇,競爭雙方的商務成本不斷上升,盈利空間不斷縮小,兩敗俱傷的例子屢見不鮮。
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齊曉齋也表示,競爭并不一定非得你死我活,共存共贏也可以成為競爭的一種狀態。“然而,一些企業‘寧為雞首,不為牛尾’的傳統觀念,以及重眼前、輕長遠的短視心理,成為形成正確‘競爭觀’的主要障礙。”(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