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消息記者昨日晚上獲悉,總裝部有關領導于昨日上午抵達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檢查“神六”發射準備工作,飛天英雄楊利偉也隨同來到了基地。
加注系統是“神六”成功發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昨日,技術人員們對加注系統進行了最后一次檢測。
據介紹,加注外管道總長3公里多,技術人員對管道的
氣密性等方面進行了細致檢測,在檢測過程中還用上了肥皂、鏡子等檢測工具。經過數小時檢測工作,加注管道一切良好。
與此同時,官兵們駕駛直升飛機還對副著陸場地進行了勘測,在3小時的工作中,他們對副著陸場地周圍的人口分布、交通等情況進行了周密勘測。據介紹,返回艙將著陸在三大海域之間的沙漠里,昨日,負責返回艙救援工作的部隊官兵也在當地進行了救撈實驗等實戰演練,確保宇航員安全著陸出艙。
在東風航天城內的“神舟賓館”、“飛天賓館”等賓館內,住著數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航天技術人員,他們都是為“神六”飛天前做最后檢測的。
昨日下午2時30分,記者來到“神舟賓館”,正值這些技術人員上班時間。大量身著淺藍色工作服的技術人員從賓館的不同方向走出來,他們中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抱著資料,有的提著袋子。一名技術人員稱,他們早在8月初就來到這里了,他們分為火箭實驗隊和飛船實驗隊,每個隊大約有200多人,主要承擔他們各自負責的“神六”產品的最后檢測任務。
記者昨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了解到,4日下午,“神舟六號”飛船與“神箭”在酒泉發射中心的裝配車間內已經完成了對接。據介紹,在此次繞地飛行中,“神舟六號”的軌道艙與返回艙分離后,還將繼續在軌飛行,進行一系列科學實驗。
另據了解,“神舟六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逃逸救生塔和一個過渡段組成。其中載人的返回艙、軌道艙可謂“一室一廳”,作為“一室”的返回艙是航天員在發射、返回和駕駛飛船時待的地方,作為“一廳”的軌道艙則是航天員工作和休息的場所,其環境舒適程度優于“神五”。(龐山嵐
劉誠)
神六返回搜救系統調試完成 可模擬出搜救3D圖像
據香港文匯報5日消息一直為中國的神舟火箭提供返回搜救系統的武漢中地數碼科技公司總經理劉永日前透露,目前神舟六號的返回搜救系統的調試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返回搜救系統調試完成
劉永透露,中地數碼公司已派出一個4人小組前往西安與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進行協調測試,此次的返回搜救系統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模擬出返回搜救時的3D圖像,屆時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控制室內就能夠從大屏幕上看到返回搜救的3D模擬圖像。
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的重要標志是航天員能夠安全返回地面,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安全出艙、返回駐地。為此,軍方幾年前就開始研發“著陸場搜救輔助決策系統”。自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的返回搜救一直使用武漢中地數碼科技公司的Mapgis為平臺的輔助決策系統。
為神六加燃料武船立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升空,整個發射過程中燃料加注管線沒有發生一滴滲漏,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紀錄,燃料加注和供氣系統的穩定、安全表現得到了高度認可。
該系統的承建方是武漢的老軍工企業———武昌造船廠,武船曾經參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塔架,后又承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燃料加注和供氣系統的建設、安裝和調試工作。據該廠高級工程師馮寧介紹,武船提供的這套燃料加注和供氣系統自1999年交付使用至今已近6年,即將升空的神舟六號將是這套系統保障的第六次發射。
馮寧自豪地說:“在這6年間,武昌造船廠沒有接到一起軍方因設備問題而提出的維修請求,武船的技術團隊只在最初的建設階段出現在酒泉發射場,之后武船的代表只在受邀前往觀摩時才會出現在酒泉。”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