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副慘不忍睹的畫面:整條街道被大水浸泡,房屋被淹沒一半,立交橋下,一具臉面朝下的浮尸赫然入目,水面上漂著各種垃圾,污濁不堪。照片取自受颶風“卡特里娜”蹂躪最嚴
重的新奧爾良。如果在幾周前刊登在美國媒體上,也許人們并不會大驚小怪。但是,它出現在了10月1日的《紐約時報》A5版上,通欄標題是“伊拉克戰爭的另一種犧牲”,并配以整版的文字,不能不引起關注。
這則具有強烈反戰色彩的廣告指出,伊拉克戰爭的美國人傷亡數字現在必須加上數百名新奧爾良市颶風的遇難者。
這些人的死去是因為美國的國家機器都去支持伊戰,忽略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他們的死也因為本來可以提供及時救援的國民衛隊被派往了海外。
廣告批評政府為了戰爭急功近利,犯了“短視”錯誤。“卡特里娜”到來前,龐恰特雷恩湖的颶風防范項目被削減79%,新奧爾良的洪水防御計劃也被砍掉53%,對此有所抱怨的官員被撤職。只有五角大樓可以不斷從政府那里獲得充足資金。
廣告稱,伊拉克戰爭的代價被遠遠低估了,如果考慮到武器更新的成本、退役軍人的福利和財政赤字等因素,伊戰在10年內的消耗將達7000億美元。廣告稱,美軍對伊拉克的占領是在制造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并引用前國家安全局局長威廉·奧多姆的話說,“我們在那里呆得越久,結果越糟。”
最后,廣告呼吁布什盡快結束可能危及全體國民的“災難性事業”,要求“重建美國,從撤軍開始”。
該廣告由一個名為“明智的優先選擇”的反戰組織出資,上百名商界領袖連署簽名。廣告同時發起募捐活動,希望更多的支持者提供資金以便影響新聞媒體、公眾和政府決策者。
一名華盛頓的政治觀察家指出,這樣旗幟鮮明的反戰廣告出現在美國主流媒體并不多見,形勢好像當年的越戰末期。盡管美國媒體有權刊登與政府不同的意見,但《紐約時報》的文章確實發出了一定信號,說明反戰潮流已經在美國興起。(駐華盛頓記者
牛震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