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繁榮的青島商業。孫立攝 |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市流通工作會議獲悉,最新的《青島市人民政
府關于加快流通業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已經下發,該《意見》對我市批發、零售、餐飲、住宿、服務等各流通行業提出了詳細的規劃要求。流通業加快發展,咱市民身邊將會有怎樣變化?本報為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商圈建設“三級跳”
我市將推進形成市級商業中心、區級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中心為支撐的多層次商業格局。
其中,加快推進中山路、香港中路、臺東、李村和開發區香江路五大市級商業中心改造步伐,加快現有商圈及周邊環境的改造,提升商圈功能和層次。香港中路商業品牌中心區已經成為品牌零售業扎堆區,品牌化“經營”路線愈加鮮明。到2010年,按照商業零售30%-35%、餐飲20%-25%、服務業30%-40%的比例進行優化配置,完成功能完善提升和結構優化調整,將香港中路商業中心打造成為高端商業服務業集聚區。
培育建設市南區云南路、市北區遼寧路、浮山后,四方區小村莊、李滄區東李,嶗山區麥島,城陽區城陽,黃島區辛安等8處區級商業中心。
加快社區商業體系建設,到2007年底前,規范化社區商業覆蓋面,市南區、嶗山區將達到80%以上,市北區、四方區達到70%以上,李滄區、城陽區、黃島區達到50%以上。
特色“小店”新面孔
島城的特色專賣店、專營店越來越多,今后每年我市還將引進發展新型零售業態和休閑服務類項目10個以上,提升城市品位,豐富居民生活。
商業零售業,要重點引進國際著名專業店、專賣店、折扣店、24小時便利店、生鮮品超市等新型商業業態,到2010年爭取引進20-30個國際頂級專業專賣旗艦店,50-80個國際頂級品牌。
餐飲休閑業,要面向2008年奧運會,引進不同國家、地區的風味餐飲,開設特色餐飲店、西餐廳、快餐廳等。在中心商業區、沿海旅游風景區等,鼓勵外商投資設立具有世界風情的酒吧、茶吧、咖啡屋、啤酒屋、雪茄屋等休閑服務項目。在市北區北部等韓國企業及客商聚集區,重點引進韓資美食企業,形成集聚效應。
居民生活業,要引進外資參與社區商業中心建設,引進外資對傳統生活服務業實施嫁接改造,實現連鎖化、規范化、現代化,帶動行業服務層次和服務品質的提升。
餐飲住宿“平民化”
順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升級,今后我市將發展一批以休閑、餐飲、娛樂、文化等為代表的新型商業服務業。
到2008年,將太平角酒吧休閑街、登州路啤酒文化街、海云庵民俗小吃街、城陽韓國風情特色餐飲文化街等打造成聞名全國的特色餐飲文化消費街區。
加快培育青島餐飲、住宿業品牌,發揮“青島海鮮菜”、“青島小吃”的特色品牌效應,爭取到2006年底培育形成在全國有影響的“青島菜”品牌。
規范發展經濟型酒店,推進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綠色早餐”和大眾化配餐工程,為樓宇經濟和商務辦公服務,“十一五”期間餐飲業零售額保持年均增長15%以上。
發展“兩小時商圈”
我市將加快構筑服務全省的現代流通網絡,圍繞建設區域性貿易中心,推動骨干流通企業利用快捷的交通網,加快對2-4小時商圈范圍城市的擴張發展,擴大商品集散區域,帶動青島地產名優工業品和農副產品暢銷全省。
爭取大型零售企業2007年完成對半島城市群八城市全部布點,到2010年完成對全省17個地級城市的布點。
加快大型骨干批發市場建設,突出抓好重慶路汽車貿易大道、棘洪灘鋼材物流市場等4處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建設,完善青島金屬材料批發市場配送中心功能;推進青島即墨服裝商貿城等市場建設,力爭使其成為江北最大的小商品市場;重點培育建設城陽蔬菜水產品批發市場和嶗山枯桃花卉市場等10處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盡快形成專業特色和規模效益。
以發展連鎖經營為突破口,由青島向全省乃至全國延伸,經營業態擴大到超市、大賣場、便利店、餐飲、旅館、服務維修、醫藥、音像制品和書報刊等,加強“半島八城”市政府部門間的橫向交流,為我市骨干企業擴張和半島流通業的協調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記者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