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推動我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下午進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他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的
城鎮化道路,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努力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的城鎮發展新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這次集體學習安排的內容是國外城市化發展模式和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同濟大學唐子來教授、北京大學周一星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并談了他們的有關看法和建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認真聽取了他們的講解,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國正處在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對于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城鎮化,可以加強城鄉聯系,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有序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最終達到城鄉共同發展繁榮。提高城鎮化水平,增強大城市以及城市群的整體實力,可以更好地配置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進一步發揮城市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整體競爭力。
胡錦濤強調,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推進城鎮化的同時面對著實現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解決人口眾多、資源緊缺、環境脆弱、地區差異大等許多問題和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一是要堅持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城鎮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合理、集約利用土地、水等資源,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集約式的城鎮化道路。二是要全面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市場條件和社會的可承受程度,這是歷史賦予人民共和國的神圣使命,是時代賦予中國人民的重大任務。推進光輝事業的進程,擔負崇高事業的使命,需要我們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更加旺盛的斗志,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時代精神,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一個新階段。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一五”期間,將是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重要時期,是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繁重,前進路上的考驗很多。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繼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繼續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廣泛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既利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有利時機發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上個世紀,鄧小平同志預言:“下個世紀中國是很有希望的。”這反映了億萬人民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的共同心愿,表達了中華民族一定要實現偉大復興的雄心壯志。今天,中華民族的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鼓舞著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激勵著我們,崇高的事業、光輝的事業引領著我們,我們堅信,有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中華兒女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我們的祖國必將前程似錦,我們的未來必將燦爛輝煌。(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