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市府按照颶風強度、地勢、方位等因素,畫出A(橘黃)、B(黃色)、C(淺綠)三區,位在三區內的民眾,在颶風登陸時可能將被迫疏散至市府指定的“
接待中心”圖中的藍點及紅字),再由市府送到“避難中心”。(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
華埠街道半數落在市府規劃的颶風淹水緊急疏散區。(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
中新網9月28日電
根據紐約市府急難管理官員26日向市議會說明的有關重大天災緊急疏散的計劃,紐約市華人聚居的幾個社區,在颶風引起嚴重水災時,都必須執行局部疏散。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卡特里娜颶風重創新奧爾良,引起紐約人對自身應變能力的質疑。紐約市議會26日上午舉行一場聽證會,由市府急難管理辦公室局長布諾首度向大眾公開市府的應變計劃。
紐約市府根據地勢、方位和氣候等因素,將全市在颶風登陸時必須疏散的危險區域,分成三級。最危險的
A級淹水區,包括臨海和低洼地,任何颶風登陸,淹水的程度都可能危及性命;華埠櫻桃街以東至東河,布碌侖康尼島全區,都在范圍內。
B區和C區,分別為中強度颶風和高強度颶風影響區。B區包括法拉盛可樂娜公園以北至水邊,布碌侖U大道以南,華埠茂比利街以西、窩扶街以北、喜士打街以南。C區則包括皇后區貝賽、大學點乃至少部分的法拉盛,布碌侖班森賀、海洋公園道等地。
據了解,紐約市府還挑選了全市700多個不在淹水區內的公校,作為避難中心預定地。大都會運輸署(MTA)和交通局也將加派地鐵班車和公車。
市議會交通委員會主席劉醇逸表示,紐約市對急難的準備,優于國內其他城市,值得嘉許;不過,大都會運輸署能否安全快速地疏散大量乘客,令人擔憂。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