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濟南9月24日電 為了培養出合格的臨床醫生,山東首批54名標準化病人24日在山東大學醫學院正式上崗。與一般患者不同的是,他們是由健康人“扮演”的病人,主要任務是接受醫學院臨床實習學生的體檢和問診,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配合老師培訓實習醫生。 &n
bsp; 臨床病人不愿當“活教材” 在臨床教學方面,通常的做法是請病人幫忙作“道具”,但是醫學院學生進入臨床階段時,由于缺少實踐經驗,臨床病人病情又比較重,加之涉及病人的隱私權,很多病人并不愿被醫生當作“活教材”。標準化病人的出現,可以很好地解決這種矛盾,更好地保護病人的權益。 假病人照“劇本”表演 據山東大學醫學院有關專家介紹,標準化病人集演員、評分員和教員于一體,有利于訓練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問診能力和體格檢查能力。此次,山東大學醫學院向社會公開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經過培訓、考核,首批聘任了其中的54名為臨床教學標準化病人。醫學院的專家為他們每個人編寫了一個“劇本”,由他們按照“劇本”進行表演。 名詞解釋 何為標準化病人 據了解,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是指經過訓練可以準確地表現病人臨床癥狀的健康人。1968年最先在美國提出,以后在發達國家的醫學教育中逐漸推廣。我國只有北京、上海、廣州等少數幾個大城市的醫學院在臨床教學中使用了標準化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