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日本五十鈴出資6.24億港元增持慶鈴約3.25億H股,在慶鈴的股權由原來的7%增至20%,9月14日,重慶慶鈴對外公告,將與日本五十鈴再度攜手,斥資15億元建立生產五十鈴發動機的合資公司。 據悉,合資公司注冊資本擬為6.8億元人民幣,慶鈴汽車與日本五十鈴將分別以
現金出資,各占50%。合資公司將部分購買慶鈴汽車的發動機資產,部分租賃,除了生產慶鈴汽車現有型號的發動機及零部件,日本五十鈴還將投入新發動機及零部件技術,產銷量目標2010年前達到年產17.5萬臺發動機的生產能力。 慶鈴汽車有關負責人稱,合資公司董事會將由六人或八人組成,中方及日方各委派半數成員,合資公司之董事長由中方委派,日方委派總經理。設立合資公司的原因,該人士稱主要是拓展國內和海外市場。
日本五十鈴汽車在中國的合作淵源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當時,五十鈴公司采取合資、技術轉讓等方式,與國內眾多輕卡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占據國內輕卡市場的主要份額。
重慶慶鈴從一誕生起,就生產與五十鈴同步換代的汽車,實現了制造技術與國際領先水平的接軌與同步。由于慶鈴生產的車型在日本也同時生產和使用,經過20年市場檢驗,二者的質量與壽命達到了同樣的指標,這在中國也是唯一的;慶鈴不但實現了車型和產品質量與國際領先水平同步,而售價卻低于國際市場,這與那些技術上落后,價格卻高于國外產品的現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在中國更是唯一的;并且從1994年上100P輕卡、1997年上皮卡、1998年上多功能車,不到三年就推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新車型,一個比一個技術含量高。
2001年初,日本五十鈴鄭重聲明,在中國只授權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五十鈴N、T、U產品,2001年6月份又授權生產五十鈴F系列產品。
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五十鈴公司常務理事望月義人表示,“慶鈴產品擁有國際水平的加工、生產能力,五十鈴非常看好中國內地市場”。因此,不少市場分析人士紛紛猜測,此次增持可能是五十鈴欲將生產基地遷往內地的第一步棋。業界人士指出,五十鈴對慶鈴股份的增持可能為慶鈴汽車帶來大量的海外定單,有望提升公司持續低迷的業績。
五十鈴方面表示,這次增持慶鈴股份與該公司一直有意增強與慶鈴的關系有關。去年,五十鈴對外公布,慶鈴是其在中國惟一與五十鈴同步發展的合資企業,今后將向慶鈴投產最新一代技術產品。
重慶慶鈴作為中國汽車行業最早與外資合作的企業之一,以五十鈴的產品技術為追逐目標,不停頓地引進、消化、吸收五十鈴最新產品技術,掌握了當今國際領先的生產技術裝備,培育了一套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思想觀念和管理機制,在默默中創造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四個“唯一”。
但是,增持慶鈴給五十鈴自己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僅僅是資本方面,更多的是意味著———“在中國的商用車領域,慶鈴汽車的成功就代表著五十鈴的成功。五十鈴與慶鈴已經融為一體,密不可分。”失去了慶鈴汽車,五十鈴也就失去了在中國商用車的市場。在這種壓力下,資本轉移完成后,五十鈴下一步必須花大力氣與慶鈴汽車共同解決一系列的問題,結束國內眾“鈴”廝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