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2004年度山東省計算機優秀成果中,青島港集團的“集成可視化港口生產指揮系統”摘取一等獎,這一獎項的獲得肯定了青島港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被港口工人稱之為“鼠標革了鐵锨的命”。
青島港十幾年來一直堅持以信息技術提升和改造傳統生產模式,實現了生產方式的自動化、流程化。青島港的信
息化應用如今已經滲透到港口各個領域的各個環節,成為港口超常規快速發展的強力推進器。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青島港建成了以港口為中心,利用通信、信息網絡把廣大貨主、船東代理、海關、商檢及世界港口聯為一體,為各方面提供綜合性、智能化信息服務的區域性航運信息樞紐。
信息化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港口現代化的程度。青島港的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20世紀90年代初,全港“管理信息系統”就投入運行。1996年在企業發展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青島港投入1000多萬元在國內率先建起了EDI系統,并在一年后建起了全國港口最大的信息中心。目前,青島港的EDI中心已把國內外多個船公司、集裝箱場站與青島港連為一體,每天有近千條電子報文穿梭來往于青島港和世界各大航區、各大船公司之間,極大的提高了集裝箱運輸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過去老港區日處理3000多箱就已經達到飽和,而現在達到14000多箱仍井然有序,有條不紊。青島港充分發揮EDI技術的領先優勢,使青島地區80%的外貿集裝箱運輸單都通過港口EDI系統進行交換,實現了國際貿易無紙化、網絡化和快捷化。近10年來,青島港信息化方面的投資累計達上億元,而且每年都有10個以上的大項目上馬。
從2000年起開始實施的青島港信息技術改造工程,實際完成投資12561萬元,經過五年的建設,建成了集成可視化港口生產指揮中心,港口管理實現了全面計算機化;初步建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的港口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了信息處理自動化,信息傳輸網絡化,為建成信息港奠定了基礎。
尤其是青島港集裝箱生產管理系統、集團生產調度中心、港口內部集成平臺和物流信息網平臺四大應用系統建設,使青島港開始實現信息資源的深層次挖掘和利用。
青島港的信息化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與青島港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分不開。信息中心每年都引進大量優秀科技人才,他們刻苦鉆研,研發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每年都有軟件開發產品被應用到港口生產建設的各個領域,為港口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其中一些科技成果已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如前灣三期智能生產系統控制》獲山東省計算機應用優秀成果獎,青島港船舶動態監控及電子海圖管理信息系統獲國家安全科技成果三等獎。
青島港信息化中心主任助理李乃賓介紹,青島港已向國家發改委申報了電子商務專項項目,如獲批準將強有力的推動青島港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港口又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十幾年來,在信息化建設的帶動下,青島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年累計吞吐量從1998年的2000多萬噸發展到2004年的1.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從1988年的2萬標準箱提高到2004年的514萬標準箱。進入新世紀的幾年間,青島港連續4年實現每年兩個千萬噸的強力跨越,一舉躋身世界集裝箱港口14強。信息化成就了青島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