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難說誰更窮
學校里的貧困生太多,每到發貧困補助時,洪老師就為難
3塊5毛錢的盒飯楊英芳從來沒有吃過,楊英芳說盒飯是學校食堂的飯菜中唯一有肉的。
早上吃5毛錢的菜包子,早餐另外還有3毛錢的花卷,但是楊英芳不愛吃花卷;中午1.7元,
打飯只點土豆絲,主食是家里的饃饃;晚上經常吃一元錢一包的方便面。楊英芳從上初中開始就有胃病,現在經常因為胃疼不能堅持上課,在宿舍休息。她從來沒有考慮過飲食和胃疼的關系。
聽班上的同學說,今年的餐費又漲了,相比上個學期每天漲了6毛錢。這是今年開學最大的一件事。“因為像我這樣的同學還比較多,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楊英芳說。
恩玲中學校長解釋,因為各種產品的漲價,他們學校的餐費也漲了一點,實在沒有辦法,他們的餐費相對還是很低的。
楊英芳去年上高中時沒有想到高中會花這么多錢。第一次報名的時候每個人交了860元,當時賣水果的姨娘家給了2000元,交上了這筆錢。生活費都是家里的,每個月母親通過熟人帶給他們姐弟,每人最多100元,最少90元。
記者在恩玲中學隨機采訪了幾名學生,他們中月生活費最多的240元,家庭是城市的,農村孩子最多的150元,一個月花銷在120元的學生最多。
女生更加節儉,楊英芳宿舍有8位同學,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控制在100元左右。上學期,同宿舍的張國花丟了80多塊錢,為此哭個不停,楊英芳說大家每個人掏5塊錢,讓張國花把這個月度過去,因為家里每個月只給她這些錢,即使是丟了也要自己想辦法,不會再給。室友石英說從家里帶來的干糧,8個人是分著吃的。
平常周末有一半的同學因為離家近,就回家了,只剩下4個人,她們把這個小團體比作”小姐妹”,楊英芳因為性格和善被稱作”小姑娘”。她們一年逛不了一次街,逛街對她們沒有任何的吸引力。楊英芳說,除了去車站取家里帶來的干糧,她們4個人周末基本不出校門,在她們的意識里,衣服都是別人送的舊衣服,沒有買衣服這個概念。她最遺憾的是至今都沒有買過一本參考書,她渴望能有一本參考書。
考期末試之前,楊英芳得了重感冒,胃疼的老毛病也犯了,幾周都沒有好,和同樣犯胃疼的鄭婷一起在宿舍休息,兩個人拿著一個暖水袋互相暖胃,鄭婷說楊英芳很照顧她,暖水袋大部分時間都在她的懷里。
楊棟說姐姐這些年經常胃疼,一直沒有治好。
楊英芳的目標是取得獎學金,這個學校是由香港商人投資的縣公辦學校,在學校里設立了獎學金,最高可以達到3000元。但是這個夢這次沒有實現,”考試考得不太好,頭暈得很,一點都沒有發揮好”。
楊英芳高一級的班主任洪云老師說,楊英芳跟其他鄉下孩子一樣,生活清貧、節儉。上高中之前沒有想到成本這么高,本來很積極,去年開運動會還主動報了兩個項目,但慢慢情緒有些壓抑,注意力不集中。他找她談了兩次,但是農村孩子很內向,只說是在學習上有壓力。洪老師現在認為楊英芳當時只說了表面的原因,貧窮是根源。
據洪老師的了解,楊英芳一學期極少回家。她父母說主要是為了節省費用,因為回家的路費需要6塊錢,一個來回就是12塊,夠她4天的生活費了,所以父母要求她們姐弟盡量少回家。
洪老師去年給了楊英芳貧困補助的名額,給了她100塊錢,每學期每個班都有3個貧困補助名額,雖然只有每人100元,卻是大家爭取的對象,楊英芳拿到這份錢之后曾高興地給父母說過。貧困生太多,農村的孩子很難分得出誰更窮一點,每當這個時候,洪老師就感到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