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張同杰高高興興地來到牡丹區社會勞動保障局辦理失業登記手續。對于這位家住萬福社區黃張村的青年農民來說,張同杰頗感幸運,因為這項過去只對城里人開辦的業務,現在也對失地農民敞開了口子。
這僅是菏澤市牡丹區構建和諧社會的多項舉措之一。區委書記尹玉明告訴記者:牡丹區作為市駐地,離退休
人員多,下崗人員多,失地農民多,社會負擔重,弱勢群體已成為箍桶理論中那根最短的木條,制約著經濟快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為他們編織一張社會保障安全網顯得特別重要。
區里從養老保險擴面征繳抓起,由企業延伸到城鎮個體工商戶,同時將鄉鎮辦事處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納入社保范圍,目前全區1.6萬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一人不少,一天不拖,一分不欠。他們還將失業和醫療保險覆蓋到鄉鎮辦事處,目前失業保險參保職工3.3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萬人,有11個鄉鎮辦事處的分流人員陸續進入失業登記程序。在實行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今年起區里又推行了IC卡和大病社會救助制度,由單位和職工本人每月各繳納4元的大病社會救助金,參保職工可以持卡到任何一家定點醫院和藥店就醫購藥;即蟛÷毠っ磕甑尼t療報銷額可達10萬元,解除了參保人員因病致貧、因病致困問題。
農民工社保開始“破題”,工傷保險率先起步。全區參保單位達171戶,參保職工超過2萬人,占企業職工總數的85%,其中80%為農民工。已為716名全傷殘或部分傷殘的參保人員承擔無限責任。在菏澤乃至全國起步較早的農村養老保險,全區參保農民8.9萬人,達到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的農民3121人,在全國率先實現社會化發放。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讓城鎮和農村弱勢群體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目前,全區有3233戶、1081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計發放低保金2904萬元。4處“愛心救助超市”讓626戶城鎮特困群眾受益。農村全面推行五保供養證、特困戶救助證和特困戶臨時救濟卡為主要內容的救濟制度,全區發放“兩證一卡”20770戶5.2萬人。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年底將達60%。(完)(石奇亭 王鳳起 凌飛)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