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濟南9月17日電 山東省質監局近期對全省桶裝飲用水進行集中打假,共查獲不合格飲用水37000多桶,150多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被立案查處。
此次山東省桶裝飲用水打假,主要以無證生產桶裝飲用水的生產企業及散落在城鎮社區、城鄉接合部和村鎮的
小企業、小作坊為重點監督檢查對象。重點檢查桶裝原料水的來源、飲用水桶的質量以及產品包裝標識等,對用自來水、井水、江河水等直接灌裝或簡單處理灌裝飲用水,使用廢舊塑料、醫用廢棄塑料等劣質原料制成水桶等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查處,先后檢查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1118家,其中159家生產企業被立案查處。
檢查發現,山東桶裝飲用水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獲證企業數量少。山東省現有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上千家,但獲證企業僅1/10,除部分企業對市場準入制度認識不夠外,企業的基礎設施落后、技術檢驗能力薄弱也是制約申證的重要因素。特別是一些投資一二十萬元的小廠,雖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齊全,但生產條件達不到取證要求,不具備自行檢驗能力,產品大多不經檢驗出廠;一些工藝簡單、設備簡陋的生產加工窩點流動性大、隱蔽性強,經常采取“打游擊”的方式逃避檢查;部分企業衛生規范差,生產企業多數規模較小、人員少,沒有形成規范的管理制度和衛生制度;部分企業產品標識標注不規范,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個別企業未取得生產許可證擅自進行生產銷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