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蓬萊訊 “我們設置的‘生態門檻’雖然擋住了總投資50多億元的項目,卻破解了發展與環境的突出矛盾!”仲秋時節,記者在蓬萊采訪,該市領導不無欣喜地告訴記者。蓬萊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大步趕超,3年時間在全國百強縣中上升了31個位次。
2000年,蓬萊在全國百強縣中位居88位,2003年上升至第57位。如
今,他們正盯住全國百強縣(市)的新一輪角逐,緊鑼密鼓地實施“三步走”趕超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先縮小差距,確保2005年進入全國50強;第二步逐漸加速,爭取2007年進入全國40強;第三步全面趕超,爭取2010年進入全國30強和全省前5強。
蓬萊市委、市政府領導介紹,該市實施“三步走”趕超發展戰略,是立足于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眼于消除環境對發展越來越大的壓力而精心謀劃的。該市把“生態立市”當作趕超發展的根本大計,近3年來,為實施造林綠化、生態農業、污染防治等五大系統工程,加快推進百里生態谷、百里海岸防風林和百公里道路“精細綠化工程”。該市投資37億元,同時關停搬遷了60多個工業企業及商業、住宅建筑物;為保護80公里黃金海岸線上不可再生的岸線資源,劃出了800米寬的“生態控制區”,明令禁止任何工商業開發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力求保持原始海濱風貌。這一“生態門檻”的設置,雖然導致政府減少了10多億元土地出讓收益,擋住了國內外總投資達50多億元的10多個工業投資項目,但卻有力地化解了發展與環境的突出矛盾,為趕超發展開辟了“綠色通道”。
立足生態資源優勢,蓬萊市三大特色主導產業迅速崛起,即葡萄及葡萄酒產業、旅游文化產業、臨港工業產業。蓬萊發揮作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葡萄產地優勢,先后引進中糧長城、天津王朝、法國瑞楓奧塞斯、意大利羅迪、德國阿爾瑪等20多家國內外著名的葡萄酒企業落戶,目前已有8萬畝葡萄基地和3.7萬個種植農戶,建成了18公里“葡萄長廊”,年產葡萄酒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已成為一個兼容種植業、加工業、商貿業及觀光旅游業的復合型產業。到目前,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稅收和引進國內外投資分別占全市總量的70%、80%和95%。(溫立平
通訊員 任少東 張紹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