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新學期伊始,一種全新的教學研究活動———移植創新循環課在市北區43所小學推開。
為夯實教學質量,市北區教體局此前圍繞課程改革,用了3個學期做了三項工作。一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開展干部與課改同行活動,即局長、校長、教導主任親自走進課堂上示
范課,與教師站在課改第一線。二是學科實踐活動,市北區將小學實踐活動領域由原先語文一個學科,拓展到了小學階段的所有學科。三是縱橫評估法,一改傳統的質量評價只看某個學科、某個年級教學成績和只將教學骨干配置于畢業年級而忽略其它年級的弊端,將全部年級的多個學科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查,有效地檢驗學科教學是否平衡發展、人力資源是否科學合理使用。三項舉措為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移植創新循環課是以每個學科為單位,集中選定同一教學內容,具體流程為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甲教師執教研究課、集體研討、重新修訂執教方案、乙教師在移植的基礎上再創新執教、再集體研討改進方案、丙教師再執教。教學程序從有經驗、水平高的教師到經驗少、水平相對低的教師依次進行。這種循環不是簡單重復,而是一種遞次增高、螺旋上升的循環,是一種整合優質資源、集中優勢兵力攻克技術難關、以老帶新、以優促差的全員性教研活動。據悉,市北區教體局決定將循環課列為長效機制,將不間斷地深入開展下去。(本報記者劉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