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曉波 本報通訊員 欒紹剛 李慧
8月31日,久拖未決的麥島片舊村改造拆遷告捷。2620戶拆遷居民,有2616戶在公告拆遷期限內與麥島片舊村改造指揮部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
麥島片指青島市區與嶗山區交界區域的大麥島、徐家麥島、王家麥島三個村莊,位于進出市區的咽喉地帶,依山
傍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資源優勢。由于居民對舊村拆遷補償心理預期過高,導致改造成本居高不下,致使拆遷工作2001年啟動未果,其間一波三折。
4年遲滯不前,為何如今勢如破竹?麥島片改造之所以能重新啟動,是因為較好地解決了四道難題:一是拆遷群眾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二是確定改造拆遷合理的補償標準;三是拆遷群眾的勞動就業和家庭經濟的發展;四是社區公共事業管理的經濟來源。區委、區政府協調開發商進行利益調整,并選派4名區級領導干部重新組建麥島片整村改造指揮部,經過3個多月艱苦細致的調查研究,出臺了新的拆遷補償政策,從拆遷補償標準上最大限度維護了群眾利益。
麥島片拆遷告捷引發“多米諾效應”——嶗山區重要公路沿線重點區域的舊村改造、城市化推進得以全面鋪開。
2002年,嶗山區的信訪工作考核在青島市12個區市排名倒數第一。到2004年底,嶗山區實現了“無信訪老戶、無信訪積案、信訪秩序明顯好轉”的既定目標,信訪工作考核在青島市12區市中后來居上,排名第一。
打鐵先要自身硬。嶗山區從黨政機關建設入手,開展“機關干部作風整頓”等活動,建立專家論證、決策評估、公示聽證、責任追究等制度,打造公正、透明、高效、清廉的制度環境;從決策到選人用人,靠制度管干部,靠制度贏民心。他們建起社會監督評議黨政機關、“民情民意民智”綠色通道等工作機制。區委領導利用“三訪談”等主題活動變上訪為下訪,變無訪為走訪、變被動接訪為主動出訪,著力解決因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制等問題引發的不穩定因素。
在整肅政務環境的基礎上,嶗山區著手籌劃社會事業城鄉統籌。目前,嶗山區以企業保險、自由職業者保險、農工商保險、農村養老保險和老年生活補助“四保一補”為核心,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鄉居民同等對待、同等標準、同步保障;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參保人口覆蓋率和最高醫療報銷額度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實施殘疾人安居工程,全部解決了區內325戶殘疾人住有所居的問題。
走進嶗山區,加快發展的熱浪撲面而來。沿海“一線四點”重點旅游項目、株洲路兩側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在建的高樓、廠房讓人目不暇接。據介紹,嶗山區儲備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村莊改造等建設項目200多個,年初選擇總投資約235億元的72個重點工程全力推進,目前38個項目開工建設,另外34個正在辦理開工手續。僅高新技術產業帶區域,已聚集高新技術企業145家,總投資28億元的10個重點項目緊鑼密鼓,總投資16億元的17個項目即將開工。
難點變亮點,嶗山區越變越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