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理性化的張揚 對于這種網友們通過網絡聚會形成新的朋友圈的現象,中國海洋大學社會學家崔鳳教授認為,這是人們運用網絡越來越理性的一種表現。人們不再依賴于網絡本身,而是把它作為拓展交際范圍的一種手段,回歸到了網絡作為傳播媒介的本質。隨著接觸網絡的頻率越來
越高,人們對于網絡這個虛擬空間的心態也趨于平和,人們在網絡上結成的關系也自然會滲透到網下。 自己也經常上網的崔教授說,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壓力也往往比較大,生活中親密的朋友因為過于熟識往往會牽扯上各種利益關系,而通過網絡結識的朋友往往是由于有共同的愛好,這種相對單純的人際關系交流起來也更加輕松。在網上還有關于“FB”的另一種解釋,F:Friendly(友愛)、B:Balanced(適度),所謂“FB”就是網友之間適度的友誼。 崔教授也提醒網友們,因為網絡的虛擬性,參加網友聚會也要慎重。特別對于社會經驗較少的青少年,最好還是不要過多參與。 參考資料 “FB”的來歷 “FB”這個名詞的起源不詳,據說是一個北京人與一個天津人斗嘴時弄出來的。最早的“FB”組織誕生于何時何地,誰也說不清。不過,“FB”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肯定是這兩年間的事。“FB”一個廣泛流傳于網絡中的時髦詞語,意為“腐敗”(FUBAI的開頭字母),但是此“腐敗”并不是通常意義的腐敗,所以給這個詞加了引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