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當地時間9月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德國進行了一天的閃電式訪問,其成果包括俄德雙方簽署了一項在波羅的海海底修建天然氣管道的協議。2010年這條天然氣管道建成后,俄羅斯的天然氣可以經此線路直接輸送至德國。分析人士指出,這份歷史性協議將對現有國際能源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俄德兩國將結成事實
上的“能源同盟”。普京在距離德國大選只有10天之際送德國總理施羅德這份“大禮”,其助選意圖明顯。
普京訪德送出“超級大禮包”
9月8日,在施羅德與普京舉行峰會幾個小時后,德俄雙方在柏林簽署了關于在波羅的海海底修建天然氣管道的協議,施羅德和普京出席了簽字儀式。
根據該協議,俄羅斯天然氣集團、德國電力巨頭EON和德國最大化工集團巴斯夫這三大公司,將聯合修建這條從海路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天然氣管道。該管道從俄羅斯西北部的維堡出發,穿越波羅的海海底直達德國東北部的格賴夫斯瓦爾德,全長1200公里。
整個項目價值50億美元,按計劃全部工程將在2010年完工。管道建成后,俄羅斯每年將用這條管線向德國輸送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屆時,德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份額將從目前的32%增加至40%。
俄德從此結成“能源同盟”
俄德的這筆能源生意非比尋常。借助這一穿越波羅的海的天然氣“直通車”,俄羅斯不僅可以鞏固與德國的能源合作,而且有望進一步搶占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份額,從長期來看,可以構筑起俄羅斯與德國、與西方牢牢綁在一起的態勢。
而對德國來說,來自俄羅斯的更多天然氣可以緩解當今油價不斷飆升的壓力,從政治層面考慮,此舉可以幫助俄羅斯更好地融入歐洲。施羅德7日就向德國議會挑明了:波羅的海海底天然氣管道有助于減少德國對石油的依賴。
效力于德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俄羅斯籍專家亞歷山大·拉赫爾稱,在過去5年中,俄德之間的能源對話已經演變為目前的“能源同盟”。8日簽署協議的俄德三家公司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稱,普京和施羅德都強調了波羅的海管道項目對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的戰略重要性。
波蘭等國強烈反對
目前,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使用的是經過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斯洛伐克以及波羅的海國家的陸上管道。俄羅斯的天然氣要從這些國家的領土過境,需要支付“過路費”。但波羅的海海上運輸線卻繞開了波蘭等國,由于海上管線大部在公海上,無需支付“過路費”。因此,一旦該管線修建完畢,可以想見,波蘭等國從俄羅斯獲得的“借道”收入將大為削減。就憑這一點,波蘭等國就堅決反對俄德聯手修建海上運輸線。更何況,一直對俄羅斯抱有強烈戒心的波蘭擔心,俄羅斯明里與德國人搞能源合作,暗地里“利用其能源優勢達到外交目的”。波蘭總理貝爾卡指責該協議是一個“試圖繞過東歐地區的政治決定”,并公開表示:“我們對這種局面不太高興,協議對我們來說絕對是個問題!钡露韮蓢I導人似乎早已料到波蘭等國會有激烈反應,不約而同地加以安撫。施羅德澄清說,德俄的能源協議“不針對波蘭或波羅的海國家,不針對任何國家”。普京則表示,俄德兩國不會傷害別國的商業利益。
普京大禮“疑似”為施羅德助選
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普京造訪施羅德的家鄉漢諾威時,兩人就已經敲定了這筆能源生意,只不過當時尚未“辦齊手續”。輿論指出,普京此次訪問德國選擇的時機耐人尋味——距離德國大選只有10天時間。普京在德國大選前夕突然造訪德國,并送給施羅德大筆合同,是否有幫助他的這位老朋友連任的深意?施羅德與普京的私人關系的確非常親密,這跟他與美國總統布什的冷淡關系形成鮮明對比。自普京2000年入主克里姆林宮以來,兩人在各種場合總共會見了32次。9月8日,普京公開表示,即使施羅德在9月18日舉行的大選中落敗,他們仍然是朋友。最新民調顯示,施羅德落后于他的主要對手、基民盟領導人默克爾女士8個百分點。盡管一些媒體猜測普京有助選之嫌,普京本人堅決否認自己“干涉”德國大選。他反擊說:“總不能因為德國即將舉行大選,我就要停止與德國領導人的一切聯系吧!贝送,普京還用行動回擊那些批評者,他在俄羅斯駐德國大使館內會見了默克爾女士。輿論指出,普京在一國大選前夕會見該國的反對派領導人,實屬罕見。這表明普京把賭注押在老朋友施羅德的同時,也在為默克爾上臺做準備。(唐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