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馮立新撿到他人行李箱后完璧歸趙,失主稱贊文明之城魅力在他身上體現
早報訊
昨天,早報編輯部收到了一封感謝信,來信的是家住武漢市的畢少英先生,他要感謝的是在青島幫助過他的江蘇打工者馮立新。
“他撿到我的包
后在路邊站了1個多小時,一直等我回來。”發生在兩個月前的一幕,讓畢少英先生至今難忘,他提筆寫下了一封6頁紙的感謝信。
行李箱失而復得
在信中,57歲的畢少英動情地講述了發生在今年7月23日的事情。
那天上午,畢少英一家7口從青島站下車,隨后打車到四方長途站準備轉車趕往榮成老家。到汽車站清點行李時卻發現少了一個藍色行李箱。行李箱雖然不貴,但里面裝滿了看望親戚的禮品,要是空手回家就太掃興了。畢先生馬上撥打交通熱線,確認了行李箱不在出租車上后又馬上打110報警。當畢先生幾乎不抱希望地打車回去找時,奇跡發生了:藍色的行李包還在菏澤四路路口的人行道上放著,一名身穿工裝的中年男子守在旁邊。
喜出望外的畢先生上前一問才知道,他們打車時將這只行李箱落在了路邊,剛巧路過的中年男子發現了這個行李箱。因為追不上,他只好在路邊等失主。“在我的一再追問下他才告訴我他的名字叫馮立新,在四八零八廠工作。”想起這一幕,畢先生激動不已。
“文明之城”有魅力
昨天下午,記者根據畢先生提供的線索來到四八零八廠試圖尋找馮立新,但四八零八廠人事處的工作人員查找檔案后告訴記者,馮立新是江蘇籍農民工,在他們廠工作了3個月就走了,聽說是到外地打工去了,已經無法聯系。
記者將這個消息電話轉告給畢少英先生時,他有些遺憾。他說,雖然沒找到馮立新,但他身上體現的這種文明精神值得提倡。畢先生動情地說,此前他從未到過青島,只聽說是旅游城市,環境很好,上次在青島轉車也總共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可就是在這兩個小時的過程中,馮立新和出租車司機、民警都盡可能地為他提供了幫助,讓他深深體會到青島這座“文明之城”的魅力。(記者劉文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