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日電
記者從第二十二屆世界法律大會中國組委會了解到,近年來中國司法界與各國司法界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為推進中國法制建設和司法體制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介紹,中國司法界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渠道,不斷借鑒外國先進
經驗,為中國法治建設不斷注入新活力。最高人民法院已與許多國家的最高法院或司法機構建立多形式的交流關系,每年派出三百多名法官到國外考察訪問,擴大了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立法與司法、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二是積極邀請國外高層法官來訪,讓世界了解中國,充分展示中國司法改革成果。近年來,中國每年接待近二十個外國首席大法官或大法官率領的高級司法代表團訪華,同時每年還接待很多各類法律代表團。
三是根據中國審判工作和司法改革的需求,積極開展對外司法交流與合作。以最高人民法院為例,已與多個國家以及歐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組織開展了眾多的、形式多樣的項目合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四是積極參與聯合國和相關國際組織的專業活動。目前,中國司法界已加入或參加其活動的相關國際組織和會議包括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方案、聯合國亞洲和遠東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研究所、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矯正管理者大會、國際矯正與監獄協會、國際拉丁公證聯盟、國際律師聯盟、國際律師協會、環太平洋地區律師協會、國際犯罪學學會等。在這些組織舉辦的眾多國際會議上,中國都積極參與,在起草各種法律文件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五是加強國際司法協助工作。目前中國已與十三個國家簽署了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與十九個國家簽署了民(商)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與十五個國家簽署了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與二十一個國家簽署了引渡條約、與兩個國家簽署了移管被判刑人條約。中國法院依據上述條約及中國參加的海牙送達公約、海牙取證公約等國際公約,辦理了大量引渡、被判刑人移管、判決承認執行、調查取證和法律文書送達等司法協助事務,并以此為基礎,不斷與世界各國加強在司法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