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久船閘
![]()
三峽
大壩最后一段壩體正在加緊澆筑
本報訊
昨日,三峽總公司召開左岸機組投產發電新聞通氣會,本報作為重慶惟一應邀媒體出席。有關負責人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三峽工程總工期可能縮短1年,雄偉的三峽大壩明年將全部完工。
三峽大壩全長2300多米,目前已有1600多米修到185米高度,右邊還有一個660多米長的缺口,正在加緊施工。遠遠望去塔吊林立,工人忙碌地鋪設發電機巨大的進水管,并澆筑大壩。右邊的缺口里,將安裝12臺發電機,在2008年全部發電,標志三峽總工程全部完工。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透露,由于發電機安裝順利,整個三峽工程工期都有所提前,三峽大壩的土建部分明年能全部完工。此外,原定明年全部投產的左岸14臺發電機組,今年9月15日將全部投產,整整提前了1年。工期提前可以多發700多億度電,增加150億元左右的收入。
三峽工程省錢200多億
計劃投資2039億元 現估計只需1800億元
本報訊
記者昨日據悉,三峽工程原計劃總投資2039億元,現在估計只需要180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216億元,其中三峽基金530億元,開發銀行貸款302億元,利用外資77億元,此外還有企業債券等其他來源。
為什么三峽工程投資比計劃節省了200多億元?曹廣晶解釋,三峽工程開工時,創造性的采用了項目法人制,由三峽總公司承擔三峽工程的一切責任,負責修建、管理、償還貸款等。改變了過去先由某公司建設再由某公司管理的模式,明確了責任,最大限度杜絕了鋪張浪費。其次,在建設過程中全面引入了招投標制度、監理制以及合同管理制度,引入了競爭。每項工程每年度都編制嚴格預算,節約了資金。
曹廣晶表示,三峽工程發電機的制造難度高,以前只有外國人制造。通過這幾年努力,實現了機組國產化。現在,重慶ABB變壓器公司承擔了550千伏主變壓器及其附屬設備的制造任務,哈爾濱電機廠、東方電機公司分別承擔了4臺三峽右岸電站機組的制造任務。機組國產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安全系數。
重慶明年要“堵船”三峽船閘可能改造 雙向通行改為單向
根據三峽工程建設進度安排,明年10月,三峽船閘可能要進入為期10個月的續建期。屆時,三峽船閘將由現在的雙向運行改為單向通行,依托長江水運進出口的“重慶造”半數以上須另尋通道。昨日,三峽總公司樞紐管理部主任馮正鵬提醒渝企,需提前作好安排。
據介紹,為了能讓三峽五級船閘在三峽蓄水達到175米后正常使用,必須在蓄水至156米時,對現有船閘一、二閘首進行加高、改造。改造后雙向五級船閘的一、二閘首加高10米,施工時將重達870噸的閘門升高10米,再進行澆筑,其中涉及機電、澆筑等多個工程的改造。澆筑計劃原定一年半,后經多方協調和采取相關措施,先是縮短為一年,后又縮短至10個月。
兩千萬噸貨物運輸受影響
據稱,三峽總公司現已向國務院三峽建委遞交報告,建議在明年10月,蓄水至156米后開展永久性五級船閘澆筑升高工程施工。五級船閘由目前的雙向運行,改為單向通航。馮正鵬認為,改造期間,無論采取什么措施,單向通航時貨物過閘能力也達不到雙向通行的一半,甚至可能縮減至目前的40%。按2004年三峽船閘過閘貨物量3430萬噸計算,改造期間中,將有大概2000萬噸貨物不能通過五級船閘。
九成重慶造進出口走水路
三峽水庫蓄水后,九成“重慶造”進出口依靠水運。市外經委介紹,目前重慶進出口貨物的91.87%是通過長江水運在運輸。重慶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年重慶水運進出口貨運量103.2萬噸,貨值22.3億美元。市交委透露,去年重慶集裝箱總運輸量為15萬標準箱,80%通過長江黃金水道運輸。據目前趨勢,預計2006年重慶的集裝箱運輸量可能達30萬標準箱。
馮正鵬分析,由于長江航道條件的改善,在今后幾年內長江的航運能力都會呈增長態勢。一旦施工,重慶貨物翻壩轉運已成定局。馮表示,盡管三峽船閘的具體續建日期未確定,但遲早要動。
蓄水兩年 微震不斷
昨天上午,三峽壩區迎來了今年第5次洪峰,江水滔滔。但江面非常干凈,基本看不見漂浮物。有關負責人透露,自2003年蓄水以來,庫區發生了三大變化。
微震不斷大震絕跡
誰都沒想到,自2003年6月1日蓄水以來,庫區監測到的微型地震達1000余次。三峽總公司昨天在新聞通氣會上稱,三峽壩區及周緣地區發生了一些小震群活動,記錄到的能定位的地震上千次,但大于2級的地震極少,均未對三峽庫區環境產生明顯影響。目前小震群活動呈減弱趨勢,沒有也不可能對三峽大壩造成影響。
據介紹,三峽蓄水后,庫內水位上升了60米—70米,地質構造應力重新調整,調整過程中會發生一些微弱的地震,即所謂“水庫誘發地震”。為有效地監測水庫誘發地震的發生,三峽工程建立了先進的數字化地震監測網,覆蓋了整個三峽庫區。該監測網包括先進的數字遙感技術,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殼形變監測網和誘發地震監測總站等,可以完整地監測水庫誘發地震發生和變化的全過程。
漂浮物大大減少
三峽總公司樞紐管理部主任馮正鵬介紹,三峽蓄水以來,漂浮物大面積減少。截止8月底,今年內共有13萬多立方米,預計今年整體數量會低于往年20萬立方米的平均水平。
前年剛蓄水時,壩前的漂浮物達到1米多厚,很多地方可以載人。今年這種景象沒有重演,三峽大壩前邊,江面一直非常干凈。馮主任認為,漂浮物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慶市環衛局一直在主持打撈,發揮了一定作用。庫區很多地方開展退耕還林,整治垃圾場等,效果明顯。
泥沙減少兩成
三峽公司有關負責人昨天透露,蓄水兩年來,庫區的泥沙比預期減少,現已呈逐年遞減的趨勢。三峽公司樞紐部主任馮正鵬介紹,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三峽入庫泥沙量共計3.72億噸,比以前減少兩成。今年初至今,入庫泥沙量僅為1.1億噸,比以前大幅下降。
專家說,三峽工程目前主要依靠江水自身力量解決泥沙淤積問題,每年冬天江水會變得清澈,泥沙含量小,這時候將水蓄積起來。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水質渾濁,泥沙含量高,這個時候排除洪水將泥沙沖出去。但是,庫區的回水末端在重慶朝天門左右,朝天門處的江水流速會減慢,自然會沉淀一些泥沙,產生一些淤積,怎么辦呢?專家說,首先要依靠降水漲跌的規律,將泥沙沖出銅鑼峽。必要的時候,還要疏浚河道,派出專用船只,將河底的淤泥全部挖出來。另外,重慶江段的泥沙,有50%來自四川金沙江。這個地方要多種樹,搞好水土保持,減少泥沙總量。記者
劉邦云 陳林/文 陸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