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山東省濟南市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正在經歷一場既“難受”又“輕松”的改革。難受的是,機關賬戶被撤,每花一分錢都要經過市資金結算中心;輕松的是,單位沒了“創收”壓力,不必為各單位員工福利、辦公條件的差異發愁。
資金集中結算
上半年,市屬234個機關及事業單
位的1164個銀行賬戶被撤銷,資金分配權、使用權、監督權分離,首批納入集中管理的單位一個季度減少公用支出40%
濟南市政府資金結算中心成立之初只負責重點工程的資金預算,去年底被賦予政府資金管理重任。財政部門撥付的資金,不再直接撥給單位,而是撥付給資金結算中心。單位支出由本單位領導審批,結算中心按照部門預算和有關規定審核后支付資金,政府資金結算中心成為這些單位共同的財務中心。原來各單位設立的財務室撤銷,只保留一名會計報賬員。今年上半年,濟南市分兩批撤銷了市屬234個機關及全額事業單位的1164個銀行賬戶,此前,有的單位竟多達74個賬戶。
濟南市政府資金結算中心主任張利介紹說,資金管理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實行資金管理的三權分離:政府資金分配權歸財政,使用權在單位,監督權在結算中心。新制度規范了單位的收支行為,杜絕了挪用、截留、坐支、“小金庫”等現象。今年上半年,結算中心拒付違規支出149筆,共計2245萬元;提示和糾正不合理開支業務630項,共計1100多萬元。
改革后最明顯的變化,是公用支出大為減少。濟南市紀委綜合室主任孫云水說:今年一季度,濟南市首批納入集中管理的70個單位共發生公用支出1673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132萬元,減幅達40%。
單位花錢不如過去方便了,不少單位領導卻覺得放心了,省心了。某局一位領導說,現在單位開支由結算中心把關,不合格的提示,違規的拒付,不用擔心出問題。
福利統一標準
單位的“一把手”徹底解除了“創收”壓力,20%多的單位福利補貼比以前發得少了,多數單位則比以前發得多了,改革讓大部分人受益
濟南市審計局去年底進行的調查顯示:各單位福利補貼數額相差很大,“肥得流油”的單位每個工作人員年均發放福利2萬多元,而有的單位只發1000多元,被戲稱“清水衙門”。同為黨政機關干部,如此懸殊的福利補貼,讓很多人有意見。
黨政機關福利分配不均,主要原因是各部門職能不同。這個問題導致部門單位把相當一部分精力放到爭資金、比“創收”上,一些單位甚至為“創收”不擇手段,利用職權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
濟南市推行福利制度改革后,黨政機關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津貼、補貼等不再由單位自制標準、自行發放,而是按照上一個會計年度各單位的福利水平,計算出補貼基數,以此確定不同級別的補貼數額。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按統一的標準,由市財政統一發放,嚴禁各單位在此之外發放一分錢的福利。
據濟南市審計局局長紀寶華介紹,福利制度改革后,20%多的單位福利補貼比以前發得少了,多數單位則比以前發得多了,改革讓大部分人受益。而這項改革的最大好處,是解放了單位的“一把手”,徹底解除了他們的“創收”壓力。
今年春天,某局領導頂風逆行,私自給單位職工每人發放3000元獎金。這一行為被舉報后,濟南市堅決處理這位領導。由于該局屬于半垂直系統,濟南市紀委領導專程赴北京與其上級單位溝通,最終這位領導被撤職。
資產統一管理
截至7月底,市級機關事業單位的不動產出租、調撥、出讓等事項全部被凍結,資產審計核實也已完成,濟南市資產管理改革邁出第一步
資產管理改革,是針對原來各單位“家底不清”的狀況進行的。家底不清、產權不明,一是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漏洞,二是各部門單位之間因工作條件差異較大,會相互攀比,求全配置,重復建設,造成財政支出浪費。
在濟南,有的單位辦公條件差,設施簡陋,幾個副處長擠在一間辦公室里;有的單位人均辦公面積上百平方米,而且還有富余房產出租,坐地收銀,成為單位“小金庫”的主要來源。
濟南計劃用兩年時間,摸清所有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家底,并進行分類、劃轉。濟南市市級單位占有、使用的不動產和相關聯的其他資產以及在建工程、對外投資等資產,均將納入集中統一管理的范圍。這些資產將劃分為非經營性和經營性兩大類,對非經營性資產委托使用單位管理,并由其負責保值增值;對經營性資產實行授權經營的方式,由機關事務管理局統一經營,其經營收益上繳財政。
濟南市紀委綜合室主任孫云水說,資產管理改革和資金管理改革是改革的姊妹篇。如果資產管理制度不改革,資金管理制度改革就會是“半拉子工程”。資產、資金制度配套,才能切斷“小金庫”之源。(記者
劉成友 蘇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