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最近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現代化”重新定位,從過去追求經濟速度為主,變為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感受。 按照原有計劃,2005年深圳就會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但去年年初,深圳市政府宣布將該計劃向后推遲五年,
并著手修訂了原來的“現代化”指標:以登記失業率、人均公共館藏圖書數、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等指標來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在“人”身上的體現;以每平方公里土地生產總值、綠化覆蓋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等指標來衡量“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百人電話用戶數”、“廣播電視覆蓋率”、“城鎮居民千戶擁有電腦數”、“千人國際互聯網用戶數”、“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等指標則被刪除了。 專家分析指出,深圳作為一個資源嚴重匱乏的城市,應當提倡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不是用電越多、私家車越多、人均住房面積越大就越現代化,而是節能水平越高、公交分擔率越高、居住環境越舒適、空氣質量越好,才是“現代化”追求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