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企業都會面對來自外部的壓力,不同的是,面對壓力,有的企業應對失措,裹足不前;有的企業卻逆勢而上,愈挫愈強。青島黃海橡膠集團無疑屬于后者。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黃海橡膠就置身于云詭波譎的市場環境。首先是生膠、簾布、氧化鋅、炭
黑、助劑等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其次是國內輪胎市場早早地達到飽和,目前全國僅規模以上的輪胎企業就達300多家,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再就是國內汽車生產企業在一陣高歌猛進之后,紛紛停下擴產步伐,作為其零部件重要供應環節的輪胎行業自然受到嚴重影響。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黃海橡膠仍大刀闊斧地實施低成本擴張,步步為營地開拓國際市場,去年出口創匯同比增長41.4%,產品遠銷美洲、澳大利亞、中東、非洲、歐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這家企業在自己不斷劃定的遙遠邊界上敏捷游走,“黃海輪胎”這一自主品牌迅速做大做強,進行著從中國名牌到國際名牌的歷史性嬗變。
該公司董事長高巨謙告訴記者,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自主創新,是黃海橡膠快速前行的關鍵動力。
先行者的憂患
在國內輪胎行業,有著70多年歷史的黃海橡膠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早在1964年,這家企業就著手子午線輪胎的研發,研發時間甚至比日本還早一年。上個世紀90年代,黃海橡膠又領先進行輪胎輕量化研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發展全鋼子午線輪胎。而正是這種“先行”,使黃海橡膠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在縱向比較中率先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大意義,在與國外同行的橫向比較中樹立了強烈的憂患意識。
由于輪胎質量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制造技術于是在輪胎企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黃海橡膠盡管是國內輪胎行業的先行者,但近年來國外不少輪胎企業卻借助卓越技術后來居上,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到目前為止,世界輪胎業的前10大品牌幾乎都在我國成立了獨資或合資企業。與它們相比,黃海橡膠尚存在不小差距。
黃海橡膠的憂患意識,就這樣在差距中產生了。在與國際品牌同臺競技的過程中,該公司認識到,惟有進一步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在技術上盡快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為先行者,黃海橡膠在國內同行中最早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而這個技術中心,正是該公司實施自主創新最為重要的孵化地。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王振太介紹,該中心目前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38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以上人員49人。技術中心擁有RPA2000橡膠加工分析儀、HP6890氣相色譜儀、MDR2000硫化儀等檢驗檢測設備,檢測項目和檢測能力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項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性技術,就是在這里磅礴而生,成為黃海橡膠加速發展的強大動能。
記者了解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抗滑低滯后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生產技術,是黃海橡膠不久前剛剛收獲的自主創新成果。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國內市場對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產品的需求爆炸式增長,汽車行駛的安全性問題以及節油和環保問題,日益引起國家有關部門和消費者的重視。安全抗滑低滯后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生產技術,恰恰是在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方案。
試驗是在無數次艱辛“試錯”中獲得成功的。王振太告訴記者,滾動阻力、耐磨性、抗濕滑性三種特點由于很難在一條輪胎上做到兼顧,而被稱為“魔鬼三角”。經過長達兩年的艱苦努力,黃海橡膠技術人員終于抓住了“魔鬼三角”的“七寸”,研發成功安全抗滑低滯后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使輪胎的滾動阻力、耐磨性和抗濕滑性取得了良好平衡。前段時間的實際路面測試表明,運用這種技術生產的輪胎,在冰面上的剎車距離較普通子午線輪胎的剎車距離可縮短20%以上,在濕滑路面上的剎車距離較普通子午線輪胎的剎車距離可縮短15%以上,實際的滾動阻力較普通子午線輪胎的剎車距離可降低12%,同時可降低噪音8%以上。這一填補國內空白的自主技術問世后,因為產品充滿獨創性并且性能優越,被列入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國家輪胎標準化委員會為此還委托黃海橡膠制定輪胎滾動阻力方面的國家標準。
據統計,去年黃海橡膠通過自主創新,共完成新產品開發、新配方設計及老產品改造175項,其中新產品、新技術研制93項,配方設計56項,老產品改造26項。在輪胎設計方面,該公司對無內胎輪胎實施輕量化設計,使每條輪胎的重量最高下降10公斤以上;在輪胎的配方設計方面,該公司設計成功低成本、高性能的全鋼子午線輪胎氣密層配方、墊帶膠配方,每年可節約500萬元;在輪胎的工藝性能優化方面,該公司實施重大工藝技術調整,可將全鋼子午線輪胎的硫化時間縮短5分鐘,每年可節約3600萬元。
跋涉者的內力
1998年爭取到總投資16億元的國家輪胎調整項目,2002年開始在泰安、諸城等地實施低成本擴張,2003年開始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在每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黃海橡膠都會為自己劃定一個邊界,這些邊界看上去遙不可及,最終卻被一一抵達。那么,跋涉者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高巨謙說,在自主創新上經年累月的精心儲備,給了企業極其綿長的內力。
多年以來,黃海橡膠一直堅持科研投入優先的資金分配原則,科研經費投入由2000年的5993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9402.1萬元。從增長幅度之大,可見該公司對自主創新的重視程度。去年,即使在原材料持續漲價導致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的情況下,該公司仍提取了9402.1萬元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4.79%。今年,該公司投入的研發費用將達到5%。
這家企業之所以在研發投入上“不惜血本”,恰恰是看準了自主技術所發揮的關鍵性作用,看準了自主創新對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在對技術人員的激勵上,黃海橡膠同樣“不惜血本”。多年來,該公司不但建立了協議工資等固定激勵機制,而且頻頻出臺新舉措,鼓勵技術人員奮勇爭先。例如,對有突出貢獻的技術人才,不拘一格地提拔到領導崗位上。對有特殊貢獻、技術水平高的技術人員,每年都給予重獎。2002年,該公司曾給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功臣50萬元重獎,在國內同行業中掀起不小的波瀾。
與此同時,黃海橡膠還看到了一線技術工人在自主創新方面的能動性和創造力,通過大張旗鼓地開展導師帶徒、技術比武、青年崗位能手競賽等活動,催生了一大批技術精英。
今年初,黃海橡膠與中國化工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旨在以“靠大靠強”的手段,謀求進一步做大做強。中國化工擁有10個子公司,資產超過500億元,在國內的基礎化工、化工新材料、國防化工、化工科研開發和產業化等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合作以后,中國化工將投入巨資,把黃海橡膠打造成國內輪胎橡膠的主要生產基地。不斷創新的黃海橡膠,將在一個更為遙遠的邊界上敏捷游走。 本報記者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