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央視與中國足協舉行了未來五年“中國之隊”獨家電視媒體合作伙伴的簽約儀式,一度因中超電視轉播權轉賣上海文廣而導致關系緊張的央視與足協也由此實現“破冰”,央視重新介入中超轉播為時不遠。央視的回歸,無疑讓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足協長出了一口氣。但央視能否挽救中國的球市,能否成為中
超的救命“稻草”,還有待時間的證明,懸在足協心頭的千斤巨石并未清除。
破鏡重圓之足協理由當年改嫁足協吃夠苦頭
2003年因為某些難以違抗的原因,中國足協無奈將中超電視轉播權賣與上海文廣集團。短短兩年當中,失去央視這一強勢傳媒推廣的中超聯賽出現了嚴重的關注度危機。在今年2月中超年會上楊一民所作的年度中超盤點中,2004年中超聯賽全部22輪132場比賽,觀眾人數只有145萬人次,比2003年的甲A聯賽下降38%;電視觀眾更是只有可憐的1.3億人次,比2003年下降了42%,接近半數的電視觀眾流失讓中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當中。正是出于中超“吸引眼球”能力的大幅度縮水,才造成了絕大多數中超贊助商提出大幅度扣款要求,原本列入預算的1.3億元收入,實際收入只有7000萬左右。
破鏡重圓之央視理由另尋新歡央視風光不再
其實,央視不轉播中超的損害是一柄雙刃劍,失去強勢媒介推廣不僅造成中超品牌價值極具下降,央視國內足球欄目也同樣承受著損失。伴隨職業聯賽產生,以甲A報道起家的《足球之夜》其鼎盛時在央視各欄目收視率始終排在前十,廣告收入更是一枝獨秀,而近兩年隨著中超關注度嚴重下滑其收視率也不再如往日風光,中央電視臺副臺長孫玉勝說:“目前,《足球之夜》與《天下足球》的收視率基本持平”。老牌欄目與新生代的《天下足球》打成平手,一方面說明關注國際足球群體增加,但更反應了對國內足球關注度下降的無奈。
破鏡重圓之各有算盤走過彎路原來彼此最好
28日在簽約儀式上,央視體育頻道新任掌門江和平感慨說:“電視與資源提供方就像硬幣的兩面,合則兩益、分則俱損”。比較而言,足協方面對于恢復與央視全方位的轉播合作態度更加積極。簽約儀式足協幾乎傾巢出動,三位實權派領導謝亞龍、南勇、楊一民悉數到場。某位足協副主席私下里表示:“我們沒有理由再拒絕與央視共同打造中超,曾經走過的彎路不能再次重犯。”一旦獲得體面的機會,央視重新介入中超轉播將水到渠成,中超也將在央視這一強勢傳媒的推動下獲得更快的復蘇。
破鏡重圓之題外篇上海文廣啞巴吃了黃連
就在央視將主要精力重新投向國家隊比賽轉播之時,當年曾因拿到中超轉播權而歡欣鼓舞的地方臺轉播聯盟,卻越發感到了咀嚼“雞肋”時的味道。四川電視臺突然放棄了直播中超,這對上海文廣集團也是個打擊。據悉,自上海文廣拿下中超三年的電視轉播權后,無論是收視率還是廣告收入都不盡如人意。今年,靠著策略同盟的關系,轉播中超的地方臺數量從22家增加到25家,但來自贊助商的壓力使得大多數電視臺有苦難言,它們早就想與人氣大跌的中超說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