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郊區“三強”系列報道之七北高家莊村:風帆高掛正逢時 韓軍營孫玉磊祁曉楊樂斌
七月流火,卻抵不住我們重訪北高家莊的熱情。
這個三面環山,偏僻閉塞,交通不便的小山村,靠著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創業精
神,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其事跡曾感動著一批又一批來訪者。如今,勤勞、智慧的北高家莊人,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破傳統村莊發展模式,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小康示范村規劃建設,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發展藍圖——— 產業強村,撐起富民一片天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北高家莊村民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靠840畝山嶺薄地吃飯,1978年一個壯勞力一年收入只有96元。為了跳出這個窮山村,許多青壯年紛紛卷起鋪蓋外出掙錢,年輕的姑娘們也不愿在家受窮,一門心思要嫁出這窮山溝。1978年村集體財務賬上只有62元錢,貧窮就象一條鎖鏈,捆得北高家莊人喘不過氣來。
時間進入2004年,當人們把目光再次投向這個小山村,這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全村完成經濟總收入達到9.8億元,集體可支配收入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60元。村莊先后榮獲山東省“明星村”、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衛生示范村等稱號;村黨總支連續4年被評為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年榮獲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村黨總支書記趙天來同志被山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今年4月趙天來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奇跡是怎樣發生的?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把目光投向1978年———
這年年底,趙天來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面對這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經過認真考察和反復論證,他大膽提出了辦一個橡膠廠的設想,并同村兩委一班人一道,將這個設想付諸實施。創辦工廠,首先遇到的難題是沒有資金,沒有技術。為解決資金問題,黨支部成員求親告友,東湊西借籌集了3萬元錢作為啟動資金,買來了兩臺舊手動硫化機、一臺煉膠機和一臺鍋爐生產設備;為解決工人問題,黨支部成員分頭做工作,好說歹說把16名村民召集到工廠,其中有6名是殘疾人;為解決技術難題,趙天來6次到青島一家橡膠企業請工程師,可這位工程師到北高家莊村一看這條件,搖了搖頭便起身離去。趙天來沒有灰心,又10余次到青島登門聘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位橡膠工程師終于為北高家莊村黨支部為民造福的誠心所感動,答應幫助他們辦好橡膠廠。資金解決了,工程師請來了,1986年3月,趙天來帶領著16名工人,在青島工程師的指導下,開始生產三角帶、密封圈等橡膠產品。
為了這個企業,村兩委一班人購設備、跑原料、銷產品,不知熬了多少夜,吃過多少閉門羹,遭了多少白眼,但是北高家莊人沒有退縮,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使振華公司慢慢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1998年青島振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目前集團下設橡膠公司、車輛公司、工業品公司、簾布廠、房地產公司,占地面積3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總資產2.98億元,凈資產1.13億元,職工3000余人,全村95%以上的青壯年被安排在振華集團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
隨著村莊的快速發展,人才、技術、資源等生產要素制約作用越來越來突出,如何打破要素“瓶頸”,實現村莊更高水平的發展,是村黨總支必須面對和首先解決的。
對此,村黨總支請進來,走出去,學習外地先進經驗,龍口市南山集團“村企合一”發展路子深深啟發了一班人。北高家莊要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必須突破現有發展模式,整合周邊村莊資源,走村企合一的路子。2004年11月,該村以北高家莊為核心,整合周邊林家莊、蔣家店子、三家莊等村莊資源,組建了珠光科技集團,對村莊實行企業化管理。珠光集團成立以后,北高家莊村以全面建設小康示范村為契機,以進行居住樓開發為基礎,以興辦教育科研項目為主體,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建設了集科教、居住、生態旅游于一體的高檔社區———珠光園,一個具有生態特色,融科教、旅游、商住于一體的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已初現端倪。
文明立村,山鄉舊貌煥新顏
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村民富裕了,村中干群不約而同地萌生了建設文明村的念頭。1992年趙天來在村民大會上宣布了一個決定:北高家莊村要進行文明村莊規劃建設。村中群眾竟出奇地支持。群眾說:“硬化、綠化、亮化……這是我們早就盼著的啊!建好了每一項都對村里有好處,我們得好好干!”村中群眾的心中都有一種希望在躍動,也就是從那時起,北高家莊人暗暗積蓄力量,等待著村莊的統一規劃建設。1998年,是振華公司成立以來經濟效益最佳的一年,企業發展也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加上國內建筑市場活躍等因素,使該村村莊規劃建設具備了啟動條件,因此很自然地被擺到了北高家莊村日常工作的議程上來。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并經過村民大會通過,北高家莊村決定1999年初開始村莊規劃建設。
北高家莊村的這一決定不僅得到了對此事期盼已久的全體村民的一致擁護,同時也得到了膠南市委、市政府和隱珠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3月份,膠南市委宣傳部工作組進駐北高家莊村,協助該村進行文明村莊規劃建設;3月26日,一個由16個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北高家莊文明村莊規劃建設論證會”在隱珠鎮召開,會上大家對北高家莊村的規劃建設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并紛紛表示將大力支持北高家莊村的村莊建設。
村莊規劃啟動之后,該村黨總支做出了平均每戶村民補貼6萬元的決定,僅此一項,村集體就要為村民補貼750萬元。這一政策的出臺,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文明村莊建設的積極性,全村有149戶符合興建、入住別墅和公寓的條件,其中有70戶村民主動報了入住別墅的名。
“要建,就要建設一個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的文明村莊,至少要50年不落后!”為保證規劃設計上的領先性,趙天來和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組、建筑設計人員晝夜兼程,奔赴萊蕪、臨沂、郯城、嶗山等地的一些文明村莊取經,反復修改設計方案,最終拿出了一個詳細的規劃設計圖。按照規劃,至2004年底,北高家莊村投資5000多萬元,先后建成82棟村民別墅、17棟(6棟在建)村民公寓,以及高標準的小學、幼兒園;同時搞好供電、供暖、通訊、有線電視、排水線路等配套設施;拓寬和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村內大街;建設山頭、河邊兩處公園……同時,該村還堅持逢山綠化、遇河蓄水、見縫插綠、全民造綠,加快“山水相依、集約循環、和諧共生、景觀宜人”的綠色村莊建設。在小珠山、英雄山造林500多畝,提高森林覆蓋率;規劃建設了集農業生產和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小姑山生態農業示范園,加快生態農業發展。在北高家莊,文明生態村已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一種新的文明和進步。當你從村中走過,腦海中留下的是花前樹下的和睦安逸,記憶中流淌的是田里林間的春華秋實。
科學發展,和諧村莊民心齊
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珠光集團鄰里中心”應運而建。鄰里中心投資130多萬元,占地720平方米,里面有村民參政議政的村民議事廳,也有方便村民看病的藥房及診療室,還有書報閱覽區、村史黨史展覽區、調解室、物業管理、計生服務站、健身房等。鄰里中心既是村民辦理有關事務的場所,也是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建設鄰里中心,在更好地服務村民的同時,也使村民之間增加了溝通,增進了理解。鄰里之間,和諧最重要,北高家莊村正是把村民鄰里之間的和諧作為建設和諧村莊的重要事情來抓的。北高家莊村建設的鄰里中心功能更完善,就像村支書趙天來說的一樣,鄰里中心已經成為村民一個共同的家。
同時,北高家莊村兩委一班人認識到,農村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執行政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是構建和諧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構建和諧北高家莊,關鍵在村級組織。趙天來和黨總支、村委會一班人一道狠抓村級組織建設,認真落實“四權”決策機制,積極培養年輕干部,大力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通過打工妹書屋、職工教育日等載體,加強教育培訓,提升村民、職工整體素質。編制了64字道德歌謠,促進群眾文明行為的養成,使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北高家莊精神代代相承。延伸膠南市委“把第一時間交給群眾”主題實踐活動和“雙聯”活動,開展組織聯組織、黨員帶群眾活動,進一步突出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使先進性教育活動成為黨建工作的“提升工程”、企業發展的“動力工程”和職工群眾的“滿意工程”,為小康示范村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北高家莊村兩委一班人在黨總支書記趙天來帶領下,盡心盡責地為群眾辦實事,全心全意地為群眾解難事,成了農民群眾的貼心人、組織群眾創造幸福生活的帶頭人,而趙天來也成了膠南農村黨支部書記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