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錢卓本報通訊員徐顯玉劉龍 年中盤點城陽經濟,依然是高歌猛進,而對外開放、民營經濟、高新技術這三大亮點最為引人注目。
對外開放大放異彩
今年6月,投資5000萬美元、投產后年出口創匯達3億美元的世界500
強企業美國泰科在位于城陽區的青島出口加工區奠基。作為全球最大的無源電子元件供應商和有源電子元件的主要制造商,泰科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EdBreen說,是優越的環境讓企業最終選擇了城陽。 今年上半年,城陽區新引進外資項目374個,使全區累計批準利用外資項目達到3131個,實際利用外資28.7億美元。招商引資的佳績,是城陽打造“硬、軟、外、內”四大環境,營造全方位、立體化投資環境的必然結果。投資9825萬美元的和記黃海橡膠、投資6000萬美元的世正服裝、投資5200萬歐元的德國STILLE園林機械……僅上半年,城陽便引進總投資過500萬美元的項目32個,其中過千萬美元項目23個。
為打造招商引資的最佳平臺,城陽按照“產業集聚、差異發展、全面提升”的要求,精心打造青島出口加工區、城市中心區、空港產業區和環海新材料工業區“四大板塊”,為內外資項目“落地”提供廣闊而理想的載體。
———青島出口加工區是城陽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的最優策源地。他們的目標是,在3至5年時間里,建設形成輻射面積達223平方公里的產業聚集區,成為環膠州灣產業帶、山東半島都市群乃至未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加工制造業基地。———空港產業區具有臨港的優勢,被定位為城陽區的空港物流業、空港商務業和現代化制造業的核心。目前已吸引內外資企業70多家。
———環海新材料工業區是城陽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陣地。以建成的新材料產業基地為主導,一期4平方公里區域正在穩步建設之中,年底前將具備承接日、韓和歐美產業轉移及青島市重大項目的能力!蛟斐鞘兄行膮^,是城陽全面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有力舉措。如今,隨著投資6000萬美元的希爾景園、投資5000萬美元的韓國服飾設計總匯、投資3億元的啟陽大酒店、投資2億元的大潤發購物超市等一批項目的落戶,城市中心區正在形成集商務商住、餐飲購物、娛樂休閑、旅游文化于一體的三產服務業密集區。
民營經濟強勢崛起
如果說對外開放是城陽經濟最大的亮點和優勢的話,那么民營經濟的快速崛起,則成為推動城陽經濟發展新的希望和力量:2004年山東省的百強民營企業中,廣源發、青特、喜盈門、變壓器名列前20位;有17家躋身青島市百強民營企業,其中廣源發集團列榜首;城陽民營經濟創造的產值、貢獻的稅收、吸納的社會勞動力分別占全區的70%、75%和76%。
促興民營經濟,城陽傾注了大量心血。
實施“直通車”和“綠色通道”制度,著力打造金融安全品牌。城陽區于2003年5月成為魯豫兩省首個一級金融安全區,構筑起了政府、企業、金融三位一體的金融安全體系。在今年3月舉辦的金融產品推介及銀企見面會上,13家金融部門與民營企業簽定貸款意向22億元。
通過擇優扶強、推行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實施產學研結合等措施,推動民企向“專、精、特、優”發展,涌現出了廣源發、青變、喜盈門、特汽等20多家大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達到500多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達到50多家,納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11家。
實施“產業集群化、企業集團化、產品品牌化”戰略,培育起青特、波尼亞等市級以上名牌產品29個,總數居青島市各區市首位。
鼓勵民營企業到國外開設銷售機構,拓展銷售業務。目前,已有10多家民企在俄羅斯、印度、拉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
實施培育創業“小老板”工程,鼓勵引導城鄉居民投資創業。今年以來,全區新增民營業戶1400多家,其中個體工商戶增加1000多戶。
高新技術厚積薄發
當對外開放、民營經濟如火如荼的發展為城陽經濟鼓起前進風帆的同時,高新技術產業也異軍突起,迅速成長為城陽經濟的又一亮點。
2004年3月,我國唯一一家先進陶瓷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落戶城陽,進行產業轉化,使城陽作為青島新材料產業基地中心的作用日益顯現。目前,建成僅3年的青島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近20項,創造產值近3億元。
在推動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的道路上,城陽進行了不懈努力:制定了《城陽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設立了全區科技進步獎和科學技術最高獎;鼓勵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引導企業在資金、人才等科研資源方面加大投入;吸引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來區內創辦、聯辦孵化器,引導科技人員攜帶科技成果進區孵化。目前,城陽已成功引進萊陽農學院青島科教園、求實文理學院等5所高等院校,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山東紡織科學院等10所科研機構。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為城陽高新技術騰飛蓄足了動力。據最新統計,城陽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家,完成高新技術產值17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5%以上,被命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科技進步示范區。
而高新技術企業極強的聚合能力,同樣為城陽經濟的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了條件。圍繞安普泰科投資5000萬美元的泰科電子項目,光和精工、進泰科技、宮川電子3家配套企業迅速跟進;通過LG手機,吸引了美成、甫成等5個配套企業……如今,城陽已形成了電器機械、化工橡膠、新型材料、電子信息、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七大產業集群,它們創造的產值、上繳的稅收分別占全區的70%和62%。
依托高科技的強力推動,城陽區提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節約型社會,實現人與資源、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新思路。循環經濟引人入勝的魅力正在城陽顯現:青島美高集團公司通過實施清潔生產節約用水70%,減少硫酸使用量320噸,年增加經濟效益500萬元。青島山水水泥集團與青島鋼鐵集團合作,利用鋼渣做原料生產水泥,年可利用鋼渣60萬噸;同時與青島紅星化工合作,研究利用鉻渣生產水泥,每年可消化10萬噸的鉻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