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迷戀網絡婚姻令家長擔憂,專家稱這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種心理寄托,應該正確引導
你一定想不到,今年剛上初二的小女孩竟然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擁有了一年半的“婚齡”。
昨天,記者接到一王姓家長打來的電話,稱自己的女兒小雪在網上與一個男孩結婚,
已經生兒育女了,現在每天花大量的時間上網來維系家庭。
王女士十分擔心孩子沉溺網婚之中,荒廢了學業,可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打電話向記者求助。
“網婚”正流行
15歲女孩網上結婚當媽媽
據小雪的母親介紹,15歲的小雪自從迷上網絡同居后,每天就泡在網上。“網絡老公”搭理她了,小雪就眉開眼笑;“老公”哪天跟別人熱乎了,小雪一整天都陰沉著臉。最令小雪母親擔憂的是,自從迷上這個游戲后,小雪跟家人交流的時間明顯減少,整個暑期幾乎天天泡在網上。
小雪的母親也曾經與小雪進行過交流,小雪說自己之所以喜歡網絡婚姻,因為“這種交友方式很簡單”。小雪在資料上,把自己描繪成一個美麗婀娜的美女,她特地查看了一下“左鄰右舍”,發現個個都是人高馬大的帥哥和纖纖美女。而其實她自己只是個身高160厘米、長相普通的女孩子。而且她覺得她的“老公”對她特別好,對她特別細心。
虛擬“婚姻法”
騙婚索財者將被關入獄
記者隨即在網上搜尋“虛擬社區”、“虛擬結婚”的字樣,找到了一個虛擬社區,簡單注冊后便登錄上去。該社區已經擁有1500多萬居民,一進門便有一個社區公告,上稱社區居民只要七夕節在社區內登記結婚,并且在社區內的大飯店里舉行典禮,就可以獲得社區贈送的禮品。
在互動體驗一項中,記者發現了“申請結婚”這一項。在該頁面上,記載著一些最新辦理結婚手續的新人名單。短短的幾天內,便有將近百人登記結婚。結婚當然少不了要辦酒席,這里還會為申請人提供宴席,宴席也分不同規模、不同檔次。此外這里還有影樓,準備結婚的居民可以拍攝婚紗照,發請柬邀請嘉賓參加婚宴等等。
更令記者吃驚的是,頁面上還出現了“婚姻法”的字樣。“婚姻法”中對夫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都作了十分詳盡的規定。例如,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違者沒收其全部財產,并入獄一周以上。禁止重婚。禁止同性間申請結婚或冒充異性與他人結婚。甚至還提到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對于離婚也作了明確的規定。若夫妻雙方正在撫養孩子,雙方不得離婚。當夫妻雙方所養的孩子已經成人離開后,方可申請離婚。
易碎游戲
申請離婚只需輕點鼠標
27歲的小顏是該社區的居民,他剛剛在網上結束自己的單身生活。他告訴記者,“七夕”中式情人節之前,社區發出了“讓我們結婚吧”的號召,邀請網友參加網站舉辦的七夕集體婚禮,并為新人特備了新婚禮品。他也想湊湊熱鬧,就申請結婚了。小顏對網婚持輕描淡寫的態度,小顏說這個社區每天都有無數人在求婚、結婚或離婚。
記者發現網婚的程序非常簡單,只需要在虛擬社區里隨便注冊一個身份,就可以擁有一套住房,可以養花、做飯、工作。而在這個虛擬城市里,市政府、百貨店、律師事務所等等也應有盡有,包括婚姻登記處。如果你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人就可以申請“登記結婚”,經過簡單的確認程序即可結婚。
婚后夫妻雙方共同生活在一套房子里,可以裝修房子,修整花園,飼養寵物,甚至可以申請生兒育女。如果不想維持婚姻關系了,同樣,只需點點鼠標,申請離婚即可。小顏說自己是成年人了,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網婚只是湊湊熱鬧,覺得有趣而已。可是,令記者吃驚的是,記者在社區里與一個名叫“先天無極”的小女孩聊天,她告訴記者她今年才剛滿16周歲,而且,她班上好多同學都是社區居民。她也正申請結婚呢,可是她必須先攢足籌備婚禮的資金,然后才能結婚。她現在每天都在社區內打工賺錢。
專家觀點
科學引導孩子走出網婚誘惑
記者就少男少女迷戀網絡婚姻的現象,咨詢了社會學專家以及教育專家。
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張思寧副研究員認為,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開始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的渴望,進入情感需求階段。這是社會化的一個必要過程。網婚其實是孩子們的一種感情、心理寄托。張思寧說網婚只是一種游戲,不能說它對或者錯。只是,對青春期的孩子要正確,加強現實中的情感教育特別重要。如果他們了解了現實,就不會再對虛假的環境產生迷戀了。
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系孔繁成教授則認為,青少年對感情真偽的分辨能力比較弱,很容易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所欺騙。青少年也容易將虛擬網絡誤認為是現實,一旦走入現實生活,他們就會因為巨大落差產生失望等不良情緒,并受到傷害。這點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 遼沈晚報 吳新星)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