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分布圖。(新華社發)

圖表:今后5年內我國將在全國范圍內重點建設的30條精品線路。(新華社發)
紅巖聯線年創效益逾千萬調查
編者按:紅色旅游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展開。但是,一些紅色旅游景點“叫好不叫座”,少數景點甚至“賠本賺吆喝”。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旅游,難道真的就不能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嗎?紅巖聯線的成功探索給了我們正面回答:只要在表現形式上不斷創新,只要認真地研究市場、抓住熱點,只要打破分割、進行優勢重組,就能使紅色旅游大上一個臺階。
當國內三千多革命紀念館多數還在為“門庭冷落”而四處爭取財政撥款時,以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和紅巖革命紀念館為依托的“紅巖聯線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卻依靠全新的市場意識,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觀眾年平均參觀人次200多萬、年經濟效益達1000多萬元,這些令人驚訝的數據都印證著
革命文化產業的成功之路,以及紅巖聯線打造紅色文化管理集團的有益探索。
從門可羅雀到紅遍全國,新面孔贏得觀眾
在歌樂山白公館監獄牢房里,瘋老頭華子良夜掃庭院、女共產黨員怒斥叛徒、江姐英勇就義、革命先烈用紅色被面和草紙繡成五星紅旗……這是全國首部現場情景劇《生命作證——風雨歌樂山》中的場景,它每晚都在50多年前的真實地點,再現當時情景。“夜游”以獨特的魅力被許多單位定為重要的組織活動形式,外地旅游團隊也常將其作為首選。
紅巖革命紀念館大型藝術景觀《紅巖啟示錄》,投資500多萬元、占地200多平方米。建成后,游客增加20%以上。
重慶市文化局副局長、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及紅巖革命紀念館館長厲華說,雖然紀念館展示的是歷史,但要讓現代人從歷史中找到共鳴,必須不斷尋找新形式,利用有效藝術形式把革命文化內在精神價值外化出來。
當革命遺址創新打造基本完成時,紅巖人思考如何將星羅棋布于重慶市區的遺址串聯起來,于是開發出包括白公館、渣滓洞、紅巖村、新華日報舊址、曾家巖周恩來住所、桂園張自忠公館等參觀點的“紅巖文化一日游”旅游線路,成為“魅力重慶游”重要線路。
隨著網絡、數字時代的來臨,紅巖聯線開始了打造“數字紅巖”之路。在2000年開通的“不朽紅巖”網站,人們可通過網絡遠程參觀紅巖文化景點,甚至在網上留言和開設論壇;紅巖聯線今后還將陸續推出以紅巖人物和故事情節為原型的一系列動畫和互動娛樂等項目。有關專家認為,革命文化紀念館不能無視“網絡時代”這一現實,對以網絡為重要信息來源的青少年,紅色文化上網既為大家提供健康有益的網絡空間,又能擴大紅色文化影響。
從“文件觀眾”到“市場觀眾”,新理念征服市場
歌樂山、紅巖兩個革命紀念館至今共接待中外參觀者2654.5萬人次,而國內其他革命紀念館多數年接待量只有萬人左右。
“紅巖聯線”征服市場的第一招是了解市場。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紅巖人先后投資10多萬元,在各景區進行大規模游客問卷調查,從10萬多份問卷中分析新時期市場需求,三次調整紀念館陳列內容和形式。
厲華說:“革命文化紀念館如今面對的不再是靠發一張紅頭文件就來的‘文件觀眾’,而是有自己選擇的‘市場觀眾’。革命文化作為精神產品,必須抓住市場熱點,服務社會。”“紅巖聯線”運用現代市場的眼光,細分觀眾群,培養潛在觀眾。青少年最需要通過了解革命先烈事跡培養愛國主義情操,紅巖聯線便鎖定學校,通過舉行紅巖班隊創建、學生擔任義務講解員、萬戶家庭祭英烈和評選紅巖好少年、紅巖好教師等主題活動,不僅使得紅巖精神深入人心,而且通過學生學校影響家長和社會,為紀念館培養了大量穩定觀眾源。在重慶40個區縣建立紅巖文化室是培養潛在市場的創舉。首個紅巖文化室在長壽區建成后短短4個月內,學生參觀人數達5萬人次。據分析,區縣紅巖文化室觀眾中至少有15%會到重慶市區親自參觀。
跳出紅巖—抓住市場熱點—發展革命文化事業,是紅巖人與時俱進的表現。《孔繁森紀念展》、老山自衛反擊戰展、學習十五大精神展、澳門基本法圖片展、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圖片展等一大批應時而生的項目,由于與市場熱點完美結合,都大獲成功。
從“散兵游勇”到“連鎖經營”,打造紅色文化管理集團
條塊分割、相互阻隔是阻礙我國文博行業發展、生存的根本。紅巖革命紀念館和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在早期未整合之時也出現過各自為政現象,發展較慢的紅巖革命紀念館年接待量30多萬人次,而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卻有幾百萬人次。紅巖聯線整合兩館的資金、技術等資源,聯合開發新項目,共享游客源,使紅巖革命紀念館年接待量翻一倍。
陳獨秀故居、劉伯承紀念館、趙世炎故居等眾多紀念館位于重慶,卻一直“深藏閨中”。紅巖聯線以紅巖精神為主線,通過“連鎖經營”,輻射帶動使得這些革命文化革故鼎新。
紅巖聯線在重慶資源整合的成功經驗,吸引著全國各地革命文化單位紛至沓來。反映新疆建設兵團50年戍邊屯墾歷史的《戈壁驚開新世界》大型展覽、江西上饒集中營、四川萬源紅軍紀念館等項目接踵而至。原來陳列展覽對外設計制作一年大概創收30萬元,成立紅巖聯線后,六個月就達到81萬元,職工個人收入增加了1.5至2.5倍。
重慶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紅巖聯線長遠的目標是打造成中國的“紅色文化管理集團”,依托兩館資源,按照現有的管理經營模式,面向市場擴大影響,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佳的雙贏。(本報記者:劉健
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