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的調查資料顯示,全國氟中毒患者超過4000萬人。這些人乳牙長出來后,和正常人一樣潔白透亮。但是,噩夢從童年時換掉乳牙后的第一顆新牙開始,牙齒的顏色由白變灰,然后變黃,直至變黑,令他們“笑不敢露齒”!
■我國平均約每30人就有一名氟中毒患者
氟中毒已經成為我
國危害最嚴重的地方性疾病之一。衛生部、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數據稱,截至2003年底,我國流行的各類地方病中,氟中毒患者數量最大。全國有氟斑牙患者3877萬人、氟骨癥患者284萬人。如果按照我國13億人口計算,平均約每30人就有一名氟中毒患者。
氟中毒患者的兩種主要癥狀是氟斑牙和氟骨癥。在氟中毒的各種類型中,只有發生在我國西南地區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危害最嚴重,而且至今沒有既有效又普遍可行的防病措施。
根據2003年全國地方病年報統計,貴州省共有氟斑牙患者1000余萬人。
■科學家揪出西南地區氟中毒“真兇”
中國科學院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鄭寶山在近期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對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發現———導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氟主要來自煤泥中的黏土。
研究表明:氟的兩種地球化學性質是導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關鍵原因:一是保存在室內的玉米和辣椒可以強烈吸收富集于空氣中的氟,而且玉米和辣椒的含水量越高吸收越快。二是在我國西南地區溫暖潮濕氣候的影響下,土壤表層之下形成了富含鐵鋁氧化物和黏土礦物的土壤粘化層。巖石風化過程中釋放出來的氟保存并富集在這一土層內形成了富氟粘化層。
我國西南山區,玉米和辣椒是主要農作物和副食品。受氣候條件限制,潮濕的玉米和辣椒不能自然干燥和收藏,必須使用煤火烘干并保存在有煤火的室內,才能避免發霉變質。這個過程中,玉米和辣椒吸收和富集了煤炭燃燒過程中從煤炭和煤黏土中釋放出來的氟,吃玉米和辣椒的當地居民攝入過量的氟發生氟中毒。
西南氟中毒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但是開采出的煤多為粉煤。以粉煤為燃料必須使用黏土為粘合劑。而黏土的氟含量高于煤炭10倍以上。西南地區受特殊氣候影響,黏土的氟含量遠高于全國其他地區。
我國西南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與氟的這兩種地球化學性質相結合導致了氟中毒的流行。
■氟中毒防治之路依然漫長
鄭寶山說,我國目前應該尋找、開發可以同時解決烹飪、取暖、烘干和保存糧食需要的新型爐灶。研究解決能夠隔絕空氣中氟污染的糧食與辣椒的干燥和保存辦法。尋找煤炭的替代能源,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廣泛推廣沼氣、電力等。
秦亞洲 ■文/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