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北京時間26日22時39分于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哥倫比亞”號空難以來美國航天飛機的首航。
“發現”號航天飛機雖然在本月9日安全地返回地球,但是這趟有驚無險的太空之旅卻暴露了航天飛機的安全性能仍然存在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為此,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18日宣布,取消原定于今年9月發射“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的計劃,下一次發射時間最早也將推遲到明年3月。
推遲到明年3月
NASA負責太空計劃的副局長比爾·格斯登美爾說,技術人員目前正著手解決上個月“發現”號航天飛機升空時外掛油箱上絕熱泡沫脫落的問題。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NASA不會再次發射航天飛機。格斯登美爾說,專家小組經過全面評估后認為,下一次發射航天飛機的時間最早也要推遲到明年的3月4日,這使得NASA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解決現有的問題。“我們現在(解決問題)進展順利,但是還沒有完成,”格斯登美爾說。
NASA原計劃由“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執行今年9月的發射任務,但是根據調整后的發射計劃,明年3月發射升空的仍將是“發現”號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號將承擔下一次飛行任務,因為那次飛行中,航天飛機需要為國際空間站輸送的設備太重,“發現”號難以承擔。
專家小組嚴厲批評
同時,專家小組部分成員對“發現”號升空時再次出現絕熱泡沫脫落事件提出了嚴厲批評。他們指出,在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發生事故后的兩年半時間里,NASA為改善航天飛機安全付出了努力,但高層管理人員的“傲慢和虛榮”導致“哥倫比亞”號存在的老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NASA“沒有吸取應該吸取的教訓”。
早在今年6月底,專家小組就在評估報告中指出,NASA沒有滿足“哥倫比亞”號事故委員會提出15項飛行安全要求中的3項,其中包括未能完全消除航天飛機外掛燃料箱絕熱泡沫脫落的風險,而這正是導致“哥倫比亞”號空中解體的根源。7月26日“發現”號發射升空時,監控錄像設備發現燃料箱依然有大塊泡沫脫落,幸運的是沒有砸到飛機。
此外,專家小組認為NASA沒有對航天飛機的風險進行充分評估,一些安全措施反而使航天飛機重返太空變得更加復雜。美國宇航局局長格里芬承認,沒有及時解決絕熱泡沫脫落的問題是NASA“犯下的大錯”。他同時表示,這些專家的批評意見都被收入專家小組的總結報告。
“發現號”準備回家
目前,航天飛機的三個外掛油箱目前仍然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稍后將被送到位于新奧爾良的工廠進行修理。此外,NASA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技術人員在為運輸“發現”號返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做最后準備。
“發現”號9日在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降落,由于天氣不好,其返家之旅一直未能成行。一架改裝的波音747航天飛機專用運輸機將運送“發現”號回家,“發現”號將固定在其機身上面,計劃19日早晨起程,最早于20日到達目的地。(馮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