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場生死淘汰戰即將在無線增值服務提供商(SP)之間打響。8
月伊始,中國移動一項新的SP分成政策浮出水面,這項政策將打破中國移動與SP之間一成不變的15:85分成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根據業務合作模式的不同,實行三種可供選擇的分成模式,最高可達到50:50。[被屏蔽廣告]
CNET科技資訊網8月
19日北京報道(文/張嵐)在中國移動分成新政之下,原有生態產業鏈系統將被打破,面臨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SP們不得不考慮今后的道路要如何走。諾盛電信咨詢分析師洪健飛告訴記者,從這次調整分成來看,中移動的目標是希望構建一個“大量CP+少數大SP+移動運營商”的移動增值服務產業鏈。
洪健飛認為,在運營商主導和產業競爭環境自然演變的影響下,SP的競爭環境從草莽時期逐漸進入規范時期,洗牌不可避免。
大小SP忙于應對新政
據悉,中國移動新的分成比例包括三種形式:其一是維持現有分成比例,即中國移動負責計費和支付,SP負責業務推廣及售后,中國移動除了收取上網流量費外,只從內容收費中分成15%,SP拿余下的85%;其二,由中國移動負責SP的售后,雙方按照三七分成;其三,中國移動負責計費、推廣以及售后服務,SP只提供內容,雙方按五五分成。
對于這一新的分成政策,SP廠商看法不一。有個別SP廠商認為,移動這項政策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在弱化和降低SP的功能和角色上的重要性,運營商要做一家獨大的SP,兼并整個市場。
不過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多數大的SP廠商對這項政策并不排斥,他們看好這項政策對規范市場環境的意義。掌中萬維公司總裁林維鈞認為,中國移動的這項新政將促進整個市場規范化,使整個市場的游戲規則更加清晰,對掌中萬維而言,影響并不大。
華友世紀副總裁孫浩表示,此舉不太可能傷害到大SP的利益,但對小SP來說,壓力將越來越大。一部分小的SP會被市場所淘汰,市場會進入整合階段,小SP留下的市場空間會被大SP填補,所以從大SP角度來看,是長期利好消息。
空中傳媒總編尚文也認為,分成政策的調整,對大的SP未必不是好事,真正受到沖擊的會是一些小SP. 洪健飛表示,由于原來大部分SP
的營銷和客服,事實上都是移動運營商做,這次分成的調整對于沒有營銷客服能力的中小SP是一大打擊,必然迫使部分實力不強、盈利欠佳的SP退出或合并,從而加速SP與CP的整合。
但是,中國移動這項政策必然會對整個市場環境帶來深遠的影響。博通智信咨詢公司分析師郭發明的判斷是:大SP首先需要重新確定自身戰略規劃,必須對自身實力、推廣能力進行再評估,從自查自糾活動的通知》,由此揭開了運營商對SP大刀闊斧整頓的序幕,在這場整頓中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先后受罰。9
月5 日,中國移動下發第二批SP處罰名單,27家SP因為違規經營而受罰。
12月,中國移動宣布對SP實行全網業務接入MISC平臺管理規定,通過對數據業務進行“二次確認”以及統一計費等手段,加強對SP的管理。而后,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也開始啟動類似于MISC平臺的管理辦法。同樣是在去而考量今后是繼續大而全的開發,還是集中精力做一部分市場。而小的SP首先要正視分成比例的變化,并從這個環節中跳出來,把內容做到專而精。從這個角度講,與大的SP相比,這項制度對小的SP可能更是一種機會。
運營商終結“自由放任”
無線增值行業的發展速度幾乎可以用空前來形容,但市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運營商相對自由的管理,即以較為自由的形式和可觀的收益去刺激SP推動市場的發展。但是在這種“自由放任”的政策背后,代價卻是市場日趨混亂,消費者利益受損,運營商品牌受到傷害。
現在運營商意識到無線增值業務已經到了必須去規范的時刻,因此自去年開始,運營商、信息產業部就開始出臺各項政策規范SP行為,引導市場發展。
去年4 月19日,信息產業部出臺《關于規范短信息服務有關問題的規定》,6
月15日又發出《關于開展移動信息服務自查自糾活動的通知》,由此揭開了運營商對SP大刀闊斧整頓的序幕。9 月5
日,中國移動下發第二批SP處罰名單,27家SP因為違規經營而受罰。
12月,中國移動宣布對SP實行全網業務接入MISC平臺管理規定,通過對數據業務進行“二次確認”以及統一計費等手段,加強對SP的管理。而后,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也開始啟動類似于MISC平臺的管理辦法。同樣是在去年,信息產業部通信管理局也向SP提出了分省備案要求,并要求SP在備案的同時繳納60萬。70萬元人民幣質量保證金,提高SP的進入門檻。
今年7 月,中國電信公開了對全國范圍內六家SP的處罰通報,這是小靈通開通增值業務以來首次處罰SP.
洪健飛告訴記者,隨著語音業務的日益下滑和增值服務的日漸興起,增值業務在移動通信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而運營商在這方面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這種背景下,運營商希望維護一個良性的增值服務發展環境、促進增值服務的健康發展。因此,運營商通過啟用MISC平臺、嚴厲處罰違規SP等一系列措施來規范競爭,改變過去的增值服務不規范競爭、業務同質性太高的困局。
政策輿論雙重考驗
不管怎樣,一系列管理辦法的出臺和嚴格的處罰措施,使得SP們面臨異常嚴峻的考驗。易觀國際在去年所做的一份市場分析和預測報告中指出,今年可能會有接近40%
的SP被淘汰,這些SP或會處于業務停頓之中,或完全從市場消失,而這期間,小的SP也開始整合,大的SP則開始收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SP廠商負責人表示,現在S P
的門檻提高了很多,資本金也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了湊足足夠的資本金,有的朋友甚至都愁到生病住院,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金環天朗業務部運營總監朱劍鋒表示,MISC平臺啟動之后,二次確認的辦法讓用戶流失嚴重。“二次確認”一方面避免了用戶的誤發,而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用戶的沖動消費,使得用戶流失量超過60%。
掌中萬維公司總裁林維鈞告訴記者,受到MISC平臺的影響,公司去年總體業績不太好。雖然今年整個公司已經基本上調整過來,有兩位數的增長,但也看到整個行業,許多SP的業績都在下降。
事實上,目前擺在SP面前的挑戰頗多:除了運營商的管制風險外,在3G的時間表懸而未決,短期內缺乏技術刺激的環境下,各家SP內容方面同質性過高和商業模式雷同也將使其面臨嚴峻的市場壓力。
郭發明表示,在政策環境允許的情況下,SP們首先想到的只會是怎樣在市場中搶一桶金。但是無線增值行業經過井噴式的發展到今天,如何轉型并求得新的發展已經是大小SP無法回避的問題。
強勢CP應運而生
內容同質化一直是限制整個移動通信產業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業內人士分析,對于運營商來說,新的分成制度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激勵機制,是推動真正的內容競爭,引導SP創新的一種重要手段。
郭發明認為,新政策中所采用五五分成比例的SP就應該被稱為內容提供商。
“以前內容提供商必須依賴SP生存,而現在中國移動愿意去承擔SP的一些職責,這將有利于推動真正的內容提供商成長起來。中國移動的這項政策也反映出運營商有意識地將一些實力較弱的S
P 引導為CP. ”郭發明強調,“有獨特內容資源的CP將在今后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在經過人人有錢賺的“黃金年代”之后,SP們似乎也都意識到內容才是其今后的立身之本。國內較具規模的SP廠商都把重金花在獲取稀缺內容上。空中網以一筆不菲的代價拿下電影《功夫》的無線版權,并聯合迪斯尼打造手機游戲;TOM1聯合北京音樂臺、雜志和電視臺挖掘高粘性產品;華友世紀去年以18萬購得第一部手機小說《城外》的無線版權,今年又斥巨資拿下《韓城功略》無線版權。
華友世紀副總裁孫浩坦言,目前許多無線增值業務,如彩鈴、流媒體業務都沒有太多SP的角色存在,更多的是CP的競爭。彩鈴、流媒體業務都是強勢CP的業務,誰有好的內容誰就有市場,而到3G以后這樣的業務會越來越多。
“我們需要轉換成一個強勢CP的角色。”孫浩表示,未來SP的競爭就是在內容上,除了與唱片公司合作取得一些通用性版權外,華友世紀也需要成為持有核心版權的公司,為這個目標公司會朝著專業化媒體公司的道路發展。
3G擔當催化劑
雖然現在來看整個增值業務都處在困境之中,小的SP面臨生存考驗,而大SP也處在收入增長率放緩的狀態。對于未來,服務提供商們都期待3G盡快到來,能夠帶來新的成長動力。
林維鈞認為,3G更高的帶寬,可以把現在許多業務更順暢地表現出來,把現在一些不能實現的業務變為現實,對SP來說這種技術上的拉動力是空前的。
孫浩認為,3G到來,手機功能提升了,技術上能夠實現互聯網和移動網真正的融合,這個階段帶來的促進作用可能要比短信影響還要大。
孫浩表示,華友世紀已經從兩個方面為3G到來做準備,其一是在內容上下功夫,使公司成為持有核心版權的公司,如可能會選擇自己成立專業的媒體公司。
事實上,華友世紀在打造獨特內容上也做了許多新的嘗試,如開創手機明星在線訪談節目,打造第一張手機唱片。另一方面的準備是在技術方面,比如:針對手機終端應用層面的開發,以及手機流媒體的各種壓縮技術。據悉,目前華友有150
余名技術人員,其中有40人是專門為3G做技術開發的。
而尚文也表示,空中傳媒也在為3G做一個嘗試性準備,包括無線直播和訪談節目上的嘗試。
行業應用尚待時日
對于SP來說,變化似乎是這個市場的主旋律。除了運營商政策的不斷調整之外,消費者需求,SP自身業務都在迅速發生變化。
當問及在傳統短信、彩鈴業務之后,哪些業務會成為新的熱點時,郭發明表示,無線增值業務市場很難預測,一方面,新的技術服務在不斷推陳出新;另一方面,市場、消費者行為也變幻莫測,很難判斷。他告訴記者,只能說手機多媒體肯定會是今后發展的一個趨勢。同時,他也看好移動技術在行業中應用,隨著運營商開發力度加強,行業認可度的提高,移動技術的行業應用將呈現井噴式發展。
事實上,無論是運營商,還是高通這樣的Brew平臺提供商,又或者是SP,他們都看好無線增值業務在行業中的應用,但是這一業務的整體市場份額卻遲遲未能提升。對此,易觀國際分析師周屹認為,行業應用要大規模從點到面的發展,一方面需要運營商或S
P 牽頭投入更多的資源,而另一方面也需要那些真正了解行業企業信息化流程,了解ERP 、CRM 建設的企業盡快加入。
而SP廠商方面的代表孫浩認為,SP中間沒有一家能在企業應用市場做得很大,這跟中國整個信息化環境有很大關系,無線在企業應用更多的是信息傳遞的手段,本身并不構成解決方案。在許多企業連高級主管都還沒有開始電腦辦公的環境中,推廣企業員工間的無線數據交互是很不現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