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8月15日至18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帶領由市直各部門、五市七區負責同志及部分企業負責人組成的黨政考察團,先后赴聊城、德州、濟南、濱州和煙臺,參觀考察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等情況。市領導王偉、李增勇、吳經建、張元福等參加考察活動。
在各市,青島市黨政
考察團與當地市委、市政府領導進行了座談,大家交流了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思路、政策和措施。考察團還先后參觀考察了聊城時風集團、華信集團,德州中大貝萊特集團、明皇集團、大雁島生態園,濟南濟鋼集團、百脈泉有限公司,濱州魏橋集團、西王集團,煙臺東岳汽車有限公司、南山集團等企業。每到一處,夏耕一行均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談,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及經營之道。
在時風集團,夏耕在參觀了企業展覽室及聽取了企業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后感慨地說,時風集團從1993年成立至今的12年時間里,能發展成為一個資產數十億元,年產農用車120萬輛、發動機120萬臺,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其成長壯大的經歷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參觀了濟鋼集團后,夏耕說,濟鋼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探索出了資源高效利用的新途徑,實現了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有機統一,尤其是濟鋼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在了解了濱州這幾年的發展變化以及魏橋集團的成長過程后,夏耕說,濱州這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濱州的發展思路以及在全力支持企業擴大規模方面的舉措很有啟發意義。魏橋集團這些年來能保持年均60%以上的增長速度,做到紡織行業世界第一,成為中國紡織業的一面旗幟,令人敬佩。
夏耕在考察中指出,聊城、德州、濱州等市的區位、自然環境、工業基礎等并沒有特別的優勢可言。但他們這些年創造性地貫徹省委、省政府各項戰略部署,特別是“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在發展大型民企、改善城市環境等方面頻出大手筆,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巨大成績。青島市目前還沒有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民營企業,這就是差距。兄弟城市在做大做強民營企業、突出經濟特色和亮點等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夏耕指出,中西部城市在崛起,煙臺等東部城市也在快速發展。煙臺在汽車制造、縣域經濟、大型民營企業發展等方面表現出很強的實力。我們還沒有東岳汽車這樣的企業,也沒有南山集團這樣規模大、門類多、效益好的民營企業。青島要當山東的龍頭,還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辦事效率,營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擴張規模,做大做強。
張元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參觀了五市的民營企業,很震撼,也看到了我們的不足。青島民營經濟總量比較大,但技術創新能力、企業規模與這幾個城市相比還存在差距。相信通過政府、企業及社會各方面的努力,我們的民營企業一定能夠做得更好。(本報記者劉錕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