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密的南美洲亞瑪遜雨林,新生的幼苗往往只有兩種命運,一是拼命向上生長,獲得充足的陽光,生活幾百年;另外一種因為其他高大樹木的遮擋,而無法獲得充足的陽光,最終死亡。 自然界的這種汰弱留強的法則也適用于中國彩電市場,特別是以技術競爭為主導的平板電視的市場競爭。
今年,特別是今年下半年將成為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海信平板連續10個月市場領先
今年是中國數字電視發展歷程上的關鍵一年。隨著全球數字電視普及步伐的加快,作為數字電視高端的平板電視開始真正走入消費者家中,中國彩電企業在數字升級的過程中全面整合。多年來堅持技術立企的海信今年迎來黃金發展期。
今年上半年,海信電視在國內市場上同比增長了47%,在國際市場上增幅超過了140%。據中怡康時代市場公司6月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品牌在平板電視市場上的占有率對外資品牌已經構成非常明顯的優勢。中國品牌在零售環節就占了68.5%的市場,是外資品牌的二倍。就液晶市場而言,中國品牌零售量占66.7%,外資品牌占33.3%。從液晶電視預期購買率來看,排名前五位的都是國產品牌,總和將近60%,海信作為中國品牌已經連續10個月保持領先優勢,平均占有率達15%以上。
為表彰海信在平板電視市場起到的表率作用,中國電子商會授予海信“中國平板電視突出貢獻獎”。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認為:平板電視不僅給了中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繼續領先的機遇,也為中國品牌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與世界品牌進行競爭創造了絕佳的歷史機遇。
中質協全國用戶委員會的主任樊天順認為,平板電視作為一種高價值的商品,消費者在選購時往往是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看性價比,一方面要滿足支出少的意愿,另一方面也要保證電視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在這個方面,中國品牌優勢更大一些。(2005年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中外品牌市場份額變化情況圖)
由于液晶電視幾乎是等離子電視市場份額的2.5倍,因此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中國品牌在平板電視上的競爭優勢在明顯增強。
“平板時代中國企業面臨著沒有核心技術等等質疑,但是我們慶幸的看到,國內彩電企業并沒有付出像價格戰那樣慘重的代價,而是依靠平板時代的技術加速度贏得戰爭,雖然戰爭還沒有結束,但是截至到現在,我覺得中國企業,打得很漂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告訴記者。
技術立企海信平板后勁十足
平板時代比拼技術和速度,這是被市場先行者驗證的真理。率先拿到這兩張王牌的企業將占據領先位置。
“在平板電視領域,中外品牌彩電真正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現在信息傳播如此迅速,對產品技術發展方向的把握,國內外企業事實上是沒有差別的,關鍵是國內的大部分企業過于短視,寧可守著CRT的微利,也不愿意冒風險進行技術投入。但現在國內企業已經認識到平板時代技術為王,開始在技術上下功夫了。”對于向平板過渡時代國內企業的現狀,陸刃波的話是入木三分。
6月份底,耗資3000萬歷時4年技術攻堅,海信終于在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海信高清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正式問世,7月初應用信芯的高清電視批量下線。這一中國彩電企業在核心技術上的“零”的突破得到了有關方面的高度評價。
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表示,這次海信自主研發芯片,不僅僅打破了國外壟斷,更重要的是海信此舉可以帶動國內整個產業都來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從而使中國轉彩電大國為彩電強國。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認為,芯片技術是整機技術水平的標志,體現著關鍵的知識產權和主要的附加值———失去了芯片設計和芯片制造,產品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其在市場競爭中是不可能掌握主動權的。多年來,“無芯化”導致了彩電業同質化現象嚴重,信芯項目的成功,海信更大的收益是具備了未來產品選擇的權利,海信可以通過在芯片上獨創的功能設計,迅速根據消費者需求開發差異化產品,形成企業的差異化優勢。
對周厚健來說,當海信和其他企業一樣在第一輪較量苦苦掙扎以后,他希望海信借助“信芯”的推出,步入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二次創業”。無疑,當技術變革帶來更大范圍的產業升級過程中,“信芯”讓海信快速找到并搶占了適合未來產業發展的位置,這和三星挑戰索尼充滿了相似。
關于海信在平板時代迅速崛起,還有不得不提的事情:今年5月,在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慶典期間,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出訪俄羅斯,將海信77系列液晶電視作為國禮送給了30位當年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蘇聯老戰士。對海信的技術人員來說,這種榮耀的背后是:從軟件改造到說明書翻譯,近似于一項新品開發,僅僅用了84小時,這是海信對平板時代摩爾速度的注解。
沖刺世界展開技術和速度雙翼
在中國彩電企業中尋找世界級企業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期待,而平板電視帶來的產業升級為中國彩電企業帶來了歷史性跨越的最佳“跳板”。回顧歷史,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國際品牌無不是抓住了一次重要的產業升級機會,實現了他們的世界級夢想。
索尼長時間占據著消費電子類企業的王座。索尼起家于上個世紀50年代,借助半導體產業升級的機遇,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可放在口袋里”的半導體收音機,從而確立了索尼在市場的領導地位。
而三星在數字技術時代,取索尼地位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在平板電視領域,三星不惜重金延攬國際化人才,甚至將原日本大屏幕液晶彩色電視機國家科研項目組的負責人招至門下,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2005年科博會現場展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2吋平板電視引來眾多關注,一時間三星風光無限。
這些國際化企業的成功看來都有些傳奇色彩,但本質上其成功均在于抓住了產業升級的機會。機會稍縱即逝,每次能抓住機會的企業微乎其微,所以每次產業升級,只有一兩個企業成為傳奇。
中國彩電企業成長之路充滿曲折,但是,依舊有海信等耐得住寂寞的技術癡迷,中國企業在積極尋求發展。
平板的迅速普及,對已經形成的固有格局是一個有力沖擊,同時,平板電視的快速崛起代表了中國彩電數字化的方向。國家廣電總局下達了數字電視年底沖擊1000萬的急迫任務,各地數字電視的推廣如火如荼,樓宇電視、移動公交電視等新興數字電視市場也快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海信一次就推出了100多種平板電視新產品,并預計明年將推出500多個平板電視新品,其中60%多的平板新產品要面向海外市場。
海信在海外市場近一倍半的增幅是在美洲、歐洲和澳洲這些數字電視發達地區的突破性進展取得的。7月份,海信與美國的百思買、惠普的國際巨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一舉拿到了美國百思買單月采購4萬臺20寸LCD的中國區最大訂單;依靠出眾的設計制造能力獲得了惠普6萬臺PDP代工生產合同;在澳洲市場,海信已經成為中國第一電視品牌,這都為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海信在海外市場的快速增長集聚了巨大的增長潛能。
“中國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走技術立企的道路,真正摒棄了中國企業以前慣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向前邁進,這是真正世界級企業的風范。我希望有企業通過這次行業洗牌,真正走向世界級,不僅僅是規模,更要有技術。希望有更多的‘信芯’推出”。陸刃波對中國彩電企業給予厚望。
據經濟學家Dr.NarendraJadhav提出的消費心理學理論指出,在一個充分競爭且產業已經成熟的市場,只有大約3—5個品牌能使消費者形成強勢記憶和購買力。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當平板電視經過這一輪強勁洗牌大戰之后,將會只有3—5家企業笑到最后。董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