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借樓生財,以樓生金。記者從嶗山區有關部門獲悉,近年來,嶗山區按照“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策略,高點定位、拉長優勢,大力發展以企業總部、科技研發、商務商貿和金融信息為主導的樓宇經濟,走出了優化結構、培植財源、集約發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區匯聚了50多家大的樓宇型企業集團總部
、商務商業、服務中介和高端研發機構,樓宇經濟產值、稅收年均增長50%,成為全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隆起帶。
據統計,今年1至6月份,嶗山區以樓宇經濟為帶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2億元,增長128%;稅收17.3億元,增長32.3%。樓宇經濟的現在和未來的增長極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以商務一區、二區為載體,加快形成集約型、財源型的總部樓宇集群。通過設立商務一區、二區這一載體,嶗山區集中引進了總投資40多億元、20多個大企業集團總部。目前,澳柯瑪集團總部等一大批投資過億元的總部類大項目或已建成運營,或正在積極推進,計劃年內開工建設。預計兩年后,僅商務一區、二區項目年產值可達50億元以上,將有力拉動地方財源的持續增長。
二是以高新區為帶動,加快培育壯大科技型樓宇產業鏈條。目前高新區軟件園一期、二期以及青大軟件園的建設已成為軟件企業規模發展的集群樓宇,年內全區軟件產業銷售收入可突破20億元,并將以120%以上的速度遞增;總面積10多萬平方米的高新創業園、創業大廈、生物園等科技樓宇,入駐率都達到100%,吸引了清華紫光、艾默生、望世界通信等近百家科技企業入駐發展,去年技工貿總收入35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依托獨有的優勢,嶗山區還聚集了海爾總部與海爾工業園、信息產業園等一批“總部+基地”型產業鏈條,規模不斷擴張。
三是以兩城(好一家國際家居廣場、汽車城)、四大商業中心(啤酒城再造項目、證大凱倫商業中心、海爾路南端商業中心、上海實業綜合商業中心)、六個星級酒店(麒麟酒店二期、索菲亞大酒店、凱賓斯基酒店、希爾頓、泛美國際、海洋中心)為支撐,加快繁榮現代商務商貿樓宇經濟,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四是以海爾路、香港東路為軸線,加快構建金融信息文化樓宇板塊,包括投資8億元的中信萬通證券、投資3.5億元的海協信托、投資2.6億元的中國電信、投資2.2億元的中國聯通、投資6.5億元的青島大劇院、投資3億元的現代藝術中心等為代表的金融類、通信類、文化類樓宇。(本報記者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