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十幾天,2005青島國際時裝周就要拉開那精彩的帷幕。世界的目光將再一次關注美麗的青島。    作為時裝周最早的參與者和倡導者,青島市經貿
委首席經濟顧問、市服裝行業協會名譽會長郭先登,對時裝周的發展傾注了心血,也對時裝周的明天寄托著無限的期望。談起青島國際時裝周,他的話語如不盡江水,滔滔不絕……    青島經濟發展之必然
   郭先登認為,現代化的國際城市需要打造強大的會展產業,時裝周是青島會展產業的重要靚點之一,也是青島經濟發展之必然。沒有青島國際時裝周,可以肯定地說,很難體現出青島城市的特點。
   郭先登說,紡織服裝業是青島的標志性行業之一,紡織服裝業在青島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青島擁有良好的紡織服裝文化氛圍,特別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管理基礎。青島還是全國的紡織中心城市,更要重視和關注紡織服裝業的發展。
   基于這一點,郭先登最早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在青島舉辦時裝周的建議。他回憶說,在2001年的元月,市政府主要領導對辦好時裝周作出批示:“熱鬧、效益、時尚、發展”。按照這一要求,歷時6天的2001中國青島時裝周暨服裝服飾博覽會,順利完成了各項重大活動和預定任務,取得豐碩成果。做到了“四個滿意”:一是有水平,高質量,高品位,效果好,各級領導感到滿意;二是有特色,充分體現出青島的魅力和氣息,群眾參與性強,廣大市民感到滿意;三是有成效,各類商務活動競相展開,成交活躍,展銷火爆,參展商和采購團感到滿意;四是有亮點,各重要活動精彩紛呈,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振興服裝產業,加強交流合作,豐富文化旅游生活的大舞臺,方方面面感到滿意。
   郭先登自豪地說,當時,國內已經舉辦過136個有一定知名度的首屆時裝周或服裝節,與他們比較,其攤位突破1000個的,我市應為第一家。通過這一屆時裝周,人們開始認識到青島市為什么必須要搞時裝周。
   當然,時裝周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在不少的成功的展會上也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而抹殺時裝周的積極作用。郭先登說,我們還應該注意時裝周每一屆主題的變化,第一屆的主題是“新時代、新風尚、新時裝”;第二屆的主題是“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第三屆的主題是“時尚·品牌·競爭力”;第四屆的主題是“時尚與商機”;第五屆的主題則是“構建國際品牌通路”。很顯然,從第一屆到第五屆,時裝周的主題經歷了從空泛到具體、從模糊到明確的顯著變化。從青島建設國際化城市的目標上講———
   時裝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為什么說時裝周的作用不可替代?郭先登說,在現代化的國際城市經濟新體系中,應突出建立大工業體系,紡織服裝業是它的重要一環,換句話說,紡織服裝業是青島城市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這個支柱性產業沒有時裝周做平臺,沒有它來給你展現,你怎么能夠盡快地向世界打出自己的品牌?
   郭先登分析說,我們青島有420家大大小小的紡織服裝企業,時裝周是青島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晴雨表,時裝周與青島服裝行業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青島是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的中心城市,也是2008年奧運帆船比賽城市,“帆船之都、時尚之城”將為青島時裝產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今年紡織品配額取消后,已全面進入后配額時代。青島服裝行業80%為出口型企業,必然因此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毫無疑問,時裝周既是展示這些成就的窗口,也是推動青島服裝行業發展的動力。
   還有一點應該予以強調,郭先登說,國際化的城市是一個完整的產業結構鏈,總結歷史經驗,單一的產業發展將給城市帶來無窮的災難。我們在發展大煉油和港口經濟的同時,不能忽視紡織服裝業。去年服裝工業占青島工業總產值的10%。同時青島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占山東省服裝行業的15%,出口比重占20%以上,對拉動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曾經指出:“青島國際時裝周,讓我切實感受到青島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步伐日益加快,作為老紡織工業基地的青島,如今真正煥發了青春”。
   郭先登向記者提供了一系列數字:時裝周自2001年舉辦以來,累計吸引省內外展商15000余戶,采購商20000余家,實現貿易成交額130.2億元,合作項目投資4億美元。跨國采購活動板塊中本屆將有50戶大型跨國采購商,1327戶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創歷史最高水平。所以,郭先登總結了時裝周的四大特點:在創新中打造時尚;在突破中創造效益;在發展中提高水平;在熱鬧中扮靚城市。從這些分析上看,時裝周是世界了解青島的名片。同時,青島還是一個產生眾多品牌的城市,那么———
   品牌的青島需要時裝周
   品牌的青島需要時裝周,時裝周也應該是青島的品牌展會。郭先登認為,青島是一座品牌名城,是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品牌奠定了青島今天的經濟地位和綜合排名。青島服裝產業發展定位是“打造時尚之都,創建服裝名城”。為實現這個目標定位,時裝周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助力器。
   郭先登介紹說,青島服裝行業已涌現出三個中國名牌和兩個全國馳名商標,全市服裝產業迅速發展。一些外地著名服裝品牌、國際著名服裝設計師也紛紛來到青島落戶發展。對時裝周的發展,郭先登的思路是,要利用時裝周不斷打造新的平臺,如面料展平臺、采購商平臺等,這是保持時裝周活力的重要因素。比如說,舉辦個面料展,為女裝生產企業提供專項服務,促進青島女裝產業的提升。因為女裝的底氣是面料,服裝的流行在更大程度上是靠面料創新的拉動。郭先登說,近幾年來,青島涌現出了綺麗、即發、紅領、巴龍、華金、一諾、好事中等服裝名牌,但是這些企業生產的要么是男裝、要么是內衣,而最具有時尚元素、展現服裝流行趨勢的本地設計生產的女裝名牌卻只一直難得一見。今年,“即發”集團研制了“佳思菲爾”女裝,已經在國外注冊,屆時,我們可以“一睹風采”。
   郭先登最后說,品牌的青島需要時裝周,時裝周同樣需要市民和企業廣泛參與。動員廣大市民廣泛參與是時裝周獨特的內容,因為時裝周終究帶有節慶活動的性質。時裝周有不少由廣大市民參與的活動,如從百姓秀到時裝秀,在海信廣場、百盛等大商場舉辦的名優品牌服裝優惠展活動等,這些活動的目的就是廣泛動員市民和企業參加。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廣大市民和企業的積極參與,專家學者的分析指導,新聞媒體的積極報道,時裝周一定能成為青島走向國際化的品牌展會,并有效地推動青島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和提升。本報記者袁俊杰攝影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