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河南鄭州周口市沈丘縣北郊鄉騰營村農民李戰勝欲向本村小學捐資30萬元,這本應是大好事的消息卻在騰營村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人說李戰勝在積德行善,有人說李戰勝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一片非議聲中,來自當地政府部門的態度更給這場“捐資”事件增添了一絲疑云。
不可思議,面對天上掉下來的30萬元善款,周口市沈丘縣北郊鄉騰營村卻沒人去接。扔這個餡餅的是沈丘縣北郊鄉騰營村農民李戰勝。這個36歲的農民自19歲起就跟別人外出打工,通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掙下了巨額資產。看到村里小學房屋十分簡陋,因此想捐30萬元為學生建校舍。 “鄉里踢縣里,縣里踢到鄉里,這個事情來回折騰了一二十次。最后教育局馬培芳副局 長質問我,你建這學校 村民接受不接受?有沒有簽名?聯名讓你建這所學校嗎?”李戰勝感到受了莫大委屈。 “真不可思議,我感覺可氣又可笑,我們自己捐資建校還得找各級領導說情,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辦好事也這么難啊?”李戰勝訴說自己的迷惑。 8月10日下午,騰營村幾位自稱知情的村民主動給記者介紹情況,“鄉里村里阻止戰勝捐資建校,主要是怕戰勝為村民辦好事后老百姓擁護”、“怕他有了好影響后當上村干部。有干部說戰勝是想撈政治資本。” 李戰勝說,“我建校不圖啥,跟這個村的老少爺們有感情,我致富后不能忘了他們。學校建好后我不參與學校任何事務,鄉里和縣里根本沒必要有什么顧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