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力量情系未來
———四方區建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三位一體”機制
四方區堅持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作為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大力構建社區、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形成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情系
未來”工作品牌。據統計,近3年來,全區14至18歲未成年人沒有發生犯罪,18至25歲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該區的這一做法近日在全市推廣。
———突出社區這一基礎陣地,全面推進社區預防計劃
一是健全社區預防志愿者隊伍。全區組成了5支社區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志愿者隊伍,共有3000余名志愿者注冊,其中包括:由公安干警、司法工作者、律師、法制副校長組成的青少年法律援助志愿者組成的隊伍;由社區團干部、居委會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人員組成的關愛幫扶志愿者隊伍;由醫生、教師組成的心理輔導志愿者隊伍;由社區優秀青年組成的維權志愿者隊伍;由關心青少年工作的離退休同志、社區群眾組成的社區居民志愿者隊伍。每年寒暑假,社區志愿者舉辦青少年自護培訓班、訓練營,采取專家授課、模擬情景訓練等多種教學形式,教育青少年認識社會、拒絕誘惑,遠離危險、防范犯罪。
二是抓好家庭教育第一課堂。以全區社區家長學校為依托,進行家長引導和家教指導,今年以來組織開展了“母與子健康上網”、“親子同讀一本書”、“兩代人‘講文明、樹美德’”等活動,有效提高了家長的素質修養及對子女的科學教育能力。
三是大力開展“青少年零犯罪社區”創建活動。針對社區中的殘疾青少年、貧困學生等弱勢群體,組織實施了“保護未成年人愛心計劃”,為100名家境困難和亟需幫扶的未成年人建立了“愛心計劃”檔案,目前,開展愛心行動150余次、捐款捐物近兩萬元;成立了四方區“問題青少年”幫教志愿服務團,志愿者與60多名青少年結成了幫教對子;還對全區近2000名閑散青少年,建立了“一人一卡”的信息管理系統,視情對其在生活上解困、學習上幫助、行為上糾偏、就業上扶持;對刑釋解教青少年,實施了“回歸綠洲”工程,通過切實的幫扶、教育促其悔過自新。
———突出學校這一主要陣地,不斷增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防范犯罪的實效性
一是加快建設法制教育基地。建立7處設施齊備、運行規范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其中,水清溝街道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青島21中學、青島56中學、四方職業中專,榮獲了全國首批示范“青少年法律學!薄M瑫r,該區還與市少年科學院強強聯合,建立了“情系未來”青少年教育中心,為青少年法制教育注入新的內容。
二是探索出臺法制教育系列教材。該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知識結構和實際需要,組織編寫了一套結合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特點及對策的《中學生案例分析簡明讀本》、《問題學生個案研究專集》、《教子有方———法制教育專集》、《中小學校法制教育教案選編》等法制教育系列教材,免費贈送轄區各中小學校,增強了法制教育效果。
———突出社會這一重要陣地,努力營造青少年良好的成長環境
一是整合力量、加強對外來務工青年的素質培訓。該區以聯系青年、服務青年、凝聚青年為宗旨,以四方區外來務工青年團工委為核心,依托轄區有關單位開展了職業技能、營銷知識、酒店服務、服裝設計、勞動法規知識、美容美發、法律常識等十余個專題的公益性培訓,還成立了服務外來務工青年的紅葉谷青年中心。另外,整合有關社會力量和資源,成立了服務于社區青少年的新園社區青年中心、服務弱勢青年群體的海政法律青年中心、服務喜歡休閑運動青少年的千里休閑青年中心等“青年中心”,以滿足青少年的各方面需求。
二是創新開展“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充分發揮政法部門職能優勢,通過在全市率先成立“四方區青少年法律服務中心”、開通24小時青少年維權熱線、設立7個街道“青少年法律服務站”和91個社區維權流動宣傳站、舉辦社區法律家長學校等有效載體,切實維護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合法權益。一年來,該區有關政法部門共解答與青少年權益相關的法律咨詢640余人次,無償為青少年代理案件81次,為外來務工青年追討拖欠工資17200余元。
三是下大氣力解決容易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突出社會問題。針對校園周邊存在的不良“網吧”和不健康書攤等問題,該區組織綜治、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門聯合執法加大了對學校周邊秩序的清理整頓,清除非法網吧24家、綜合整治不法書攤和治安亂點40余處;加大了學校周邊治安巡邏力度,在鄰近學校的26處重點路段專門設立治安亭,責任民警24小時上崗執勤,有效維護了校園周邊的治安環境。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