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記者在金鄉縣魚山鎮周路口村西瓜地里聽農民周生平拉起了種蒜的收獲:“俺這5畝地是有機大蒜種植基地,一點農藥的邊也不沾,大蒜全部出口。留足蒜種后,每畝地還賣了2500多元,加上賣蒜薹的錢,每畝收入僅種植大蒜一項就超過了3000元。”
“大蒜經濟富了一方農民,還撐起了政府財政,關鍵是培植
、提升大蒜這一主導產業,既注重創牌,更注重護牌,使金鄉大蒜品牌越叫越響,越來越靚。”金鄉縣委書記喬志猛如是說。據統計,金鄉大蒜目前出口128個國家和地區,2004年實現自營出口創匯7301萬美元,今年1—6月自營出口創匯3655萬美元。
大蒜打天下,要靠品質來說話。農民從種到收,企業從收到銷,所有環節全部按標準化進行。縣里及時將大蒜種植加工的新知識、新技術向農民和企業推廣,先后印發《世貿組織知識與金鄉大蒜產業發展》、《無公害大蒜生產技術手冊》等,全縣蒜農人手一冊;舉辦培訓班30多期,培訓技術骨干5萬多人,質檢、農業等部門的技術員深入鄉村農戶、田間地頭,引導蒜農學標準、用標準,全縣農民受教育面達90%以上。
10年前推廣配方施肥的金鄉縣,現在已建立嚴格的農藥市場準入制度,農民自覺施用有機生態肥料,在標準化大蒜基地,連除草都是人工拔草。而那些以大蒜、蔬菜貯藏、加工、銷售為主的民營企業也都按照各自的加工標準嚴格規程,層層把關,拉長了大蒜、蒜薹產業鏈,實現了“一季賣全年”的夢想。目前,成規模的大蒜加工企業已達607戶,貯藏能力達60萬噸,年加工能力達35萬噸。
提升品牌,誠實守信,金鄉大蒜由此暢銷。宏泰公司與韓國一家公司簽訂出口訂單后,蒜價上漲,是履約出口還是撕毀訂單?如履約將會虧本8萬多元。他們甘愿做了這筆賠本買賣,韓國客商為此深受感動,從此年年與宏泰公司合作,使宏泰公司越做越大,成為全縣大蒜出口的龍頭企業之一,年創匯額達1000萬美元。目前金鄉縣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達46家,年自營出口大蒜20多萬噸。鮑繼民 呂光社 通訊員 王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