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已習慣于自助取款,卻不愿往機器里存錢——DIY銀行:冷熱反差中的反思
許多人往往把DIY(自助服務)與家居、美容、服飾等時尚消費聯系起來,你有沒有想到過把DIY與銀行聯系起來?現在,伴隨著對個人業務的日益重視,各家商業銀行越來越舍得在自助
銀行上大做文章,自助銀行網點不斷出現在島城的商業鬧市區、商務辦公區,還有居民住宅區等。許多島城市民開始習慣于利用自助銀行來完成繳費、存取款等業務,正如業內人士所言,島城自助銀行的不斷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島城金融業的不斷進步。
DIY銀行:24小時全天候
據介紹,所謂自助銀行,主要是指各家商業銀行運用多媒體、網絡、通訊設施,為顧客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自助綜合銀行服務,其中包括提供自動柜員機、外幣自動兌換機、存折自動打印機、IC卡圈存機、多媒體信息查詢系統、電話銀行自助理財服務、點鈔機、驗鈔機、自助繳費等服務。它們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戶可以在24小時里享受全天候的金融服務。目前,一間自助銀行的建設至少投資上百萬元,再加上平日人工的維護、服務等費用,成本投入非常高,但即使這樣,島城各家商業銀行在自助銀行的建設上仍然是不吝財力。從去年開始,無論是國有商業銀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分支機構的選擇上都非常謹慎,有的銀行甚至一年沒有增加幾個分支機構,但自助銀行設備、網點等卻是大幅度增加,如目前招商銀行自助銀行設備及網點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40%。
DIY怪圈:銀行熱衷市民冷
與各家商業銀行建設自助銀行積極性高漲相反,島城市民使用自助銀行的頻率卻沒有明顯增加,尤其是利用自助銀行繳費、辦理自助存款等業務的市民仍然不多,致使許多自助銀行設備的功能處于閑置狀態。自助銀行的便利性其實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一位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許多人無論存現金還是繳費,都寧可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也不愿意去嘗試一下自助存款機及各種自助繳費設備。
昨天,記者在中山路附近的一家24小時自助銀行里看到,3臺自動取款機一刻不停地工作著,前來取款的人絡繹不絕,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隔壁兩臺自助存款機和自助終端機卻始終被人冷落,鮮有人問津。與之相鄰的另一家自助銀行里,也出現了同樣的情形,取款機的使用率明顯高于存款機。記者詢問了幾個正在取款的顧客,五個人中有三個人從未使用過自助存款機和自動終端機。
在廣西路的一家銀行營業大廳里,一儲蓄柜臺前有3位顧客排著隊等候辦理業務,而一旁的自助銀行卻冷冷清清,顧客寧愿多等一會兒也不愿使用自助銀行。正在等待的一位先生告訴記者,“取錢的時候可以用機器,可存錢是堅決不用,因為往機器里存錢心里不踏實。”
DIY認知:還需一個過程
有關資料顯示,在國外金融業發達的場所,金融網點早就出現半天有人辦公、半天自助的情況,自助銀行在現金存取和兌換上已經基本替代了傳統的銀行網點。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年營業額在40億美元以上的美國銀行中,平均22%的交易是在自助服務設備上完成的,而且這一比例還在逐漸增加。對島城商業銀行而言,目前自助銀行的使用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如何通過各種渠道盡早讓島城市民改變柜臺存款與繳費的習慣,愿意使用自助銀行設備,使自助銀行真正起到減輕柜臺壓力,降低運營成本的作用,更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本報記者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