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變化,都靠改革催生;一切發展,都與改革相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離不開改革的深入推進。 本屆政府的改革征程,正是始發于政府自身。
國務院的100次常務會議,見證了政府銳意改革的一串串堅實而不凡的前行足跡。
&nbs
p; 2003年3月19日,在國務院第1次常務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關鍵要體現改革的精神,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回首100次常務會議,涉及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的議題多達31個,占到總議題的10%。本屆政府成立后,每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加快政府自身建設專門列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應該管的一定要管好,不該管的堅決不管”,從機構改革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注重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
新一屆政府剛剛成立,新一輪機構改革就正式啟動。
2003年春,在國務院最早的幾次常務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資委、銀監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三定”方案令人耳目一新,并很快全部實施,當年如期完成。此次機構改革是在過去5年基礎上進行的,重在消除行政管理體制中的沉疴頑癥,理順職能分工,規范行政權力,而絕不是簡單的并轉。
本屆政府從成立之日起,就下決心改變“越位、錯位、缺位”,壓縮文山會海,注重管理創新,從微觀經濟干預中脫身,集中精力抓大事。
抓什么大事?一是保持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包括經濟增長、居民就業、物價水平、國際收支平衡;二是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100次常務會議的所有議題,都緊緊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展開。
轉變政府職能,首先就要推動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該交給市場的由市場去調節,該交給企業的由企業去負責。
本屆政府把投資體制改革作為深化自身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后審議通過《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和與之配套的文件。
據統計,在投資項目審批辦法改革前,國務院常務會議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審批項目。自投資項目審批辦法改革至今,國務院常務會議僅審批了10個項目、核準了17個項目,全部是符合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的,不僅強化了投資者和相關部門的責任,還提高了決策效率,避免了重復建設。
“把制度建設作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中之重”,推進依法行政,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突破;建設法治政府,從“有權必有責”開始
“奉法者強,則國強”。遵守憲法和法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把制度建設作為加強自身建設的重中之重,是本屆政府的莊嚴承諾,也是本屆政府的堅定目標。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多次指出:“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學會并善于依法處理經濟社會事務。”
2004年3月16日,國務院第4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立了用10年時間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兩年多來,常務會議共討論了14部法律草案,審議通過了66個行政法規,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公務員法(草案)》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則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一個突破口。
2004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正式施行。這是一部規范政府行為的法律,涉及保護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和改革行政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的大問題。一年多來,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真學習、帶頭執行《行政許可法》,依法治理行政審批過多過細和暗箱操作,加大力度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杜絕“尋租”,杜絕權與利掛鉤、權與責脫鉤。
與《行政許可法》一路同行,各級公務員體會到“官不好當了”,審批膨脹、層層設卡、“雁過拔毛”行不通了。不惟上,不惟權,只惟法!依法行政,也意味著依法治權、依法治官,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反映出本屆政府“有法必依,有禁必止”的魄力和決心,讓人民群眾真真正正嘗到了依法行政的甜頭。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問計于民,問計于社會,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政務公開,保障知情權,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國務院參事室的全體參事清楚地記得,2004年11月10日,溫家寶總理在給一位參事的回信中,引用了這句寓意深刻的古訓。更讓他們感念的是,本屆政府把國務院領導每年與參事面對面座談,定為一項制度。
依法行政,還要科學決策、民主監督。決策、執行、監督,是政府運行的三個關鍵環節,也檢驗著本屆政府加強自身建設的實際水平。國務院早在第1次常務會議上就討論了《國務院工作規則(草案)》;2004年6月16日,第54次常務會議通過新修訂的《國務院工作規則》,強調新一屆政府在決策、執行、監督方面的三大基本工作準則,其中第一條即是實行科學民主決策。
本屆政府高度重視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建立健全了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機制,有關國計民生、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均由國務院常務會議集體討論決定,并事先進行充分論證評估,涉及相關部門的,要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要傾聽百姓的心聲。常務會議在分析經濟形勢作出決策部署之前,都誠邀專家學者,廣泛聽取政議建言。
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兩年多來,政務、廠務、村務“三公開”日漸深化。在100次常務會議的309個議題中,對280多個議題所涉內容及時作了公開報道,讓人民群眾了解政府、監督政府。
百尺竿頭,更上層樓。在今年7月26日國務院召開的第100次常務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對會議的議題、內容、質量等作了簡要回顧。他坦言,總的看,這100次常務會議,會議的工作制度比較健全,會議的質量比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的會議效率不高,對有的會議決定事項執行情況督促檢查不夠等。溫總理表示,今后,國務院將從加強計劃性、把握全局性、突出針對性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常務會議工作制度,下大力氣改進會風和文風,不斷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
路漫漫其修遠,本屆政府在自身建設和改革上,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我們堅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本屆政府一定會繼續努力,政府改革、政風建設將會開創新的實踐,實現新的跨越!人民日報記者新華社記者(據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