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生機蓬勃的土地!鱗次櫛比的樓宇,往來不息的車流,塔吊林立的建設工地……走進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每一位客人,都會被這里如火如荼的生產建設場面和奮發向上、干事創業的熱忱所感染。
膠州市外經貿局最近提交的一份經濟分析報告顯示:開發區已成為膠州全市
對外開放高昂的龍頭、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今年以來,獲得省級開發區先進單位、江北出口創匯第一區的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建設用地緊張、招商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創造出一個個超越式發展的奇跡。今年1到7月,新簽約內外資項目39個,其中過千萬美元外資項目2個,過億元內資項目3個,過5000萬元的內資項目4個,實際利用內資1567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3500萬美元,出口創匯29950萬美元。“我們已進入了第三次創業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委書記楊波坦言:“開發區必須創新思維、突破瓶頸、增創發展新優勢,才能進而在園區建設、大項目引進,打造亮點精品園區上求得突破。”
創新思維力破招商瓶頸
對于開發區來說,可利用平整建設用地越來越少,土地制約瓶頸凸顯。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原規劃范圍內再造發展新優勢,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思維,通過搬遷園區小企業、包裝廢棄地、移動高壓線等手段,再造可利用工業區2260畝,破解了制約招商引資的土地瓶頸。
年初,開發區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聘請省規劃設計院、天津大學對開發區工業園進行重新規劃、全面整合,與周邊形成一個包含膠州灣工業園、海爾工業園、澳柯瑪工業園在內的14平方公里的大工業園區,整合提升園區建設檔次,實現園區有序、可持續開發,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一流的精品園區。
內部挖潛,做好剩余建設用地再利用的文章。一方面收回了開發不理想,建筑密度不高、投資強度不大的泰旭工業園,集體搬遷園區內的養殖場、磚窯場等21家中小企業所占有的建設用地,騰出空間招大項目。另一方面進行土方回填、線路改造,對低洼非耕地進行重新包裝。云溪工業園東南側的土方回填工程,目前已基本結束,通過土方回填可造地40萬平方米。通過與省、青島市供電公司協商,投資600萬元挪移了一條22萬伏高壓線,線下400畝土地變活地,已有多家客商表達了強烈的投資意向。
開發區還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在園區達到“六通一平”標準后,根據開發區地勢較低的實際,充分利用臨近膠州市污水處理廠的優勢,聘請省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對整個園區的地下管網重新進行設計,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地下管網,14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全部實現了雨污分流。
尋求突破鑄造精品園區
“項目是開發區的生命線”。今年以來,開發區不斷在大項目上做文章,奉行“規劃定方向、項目定土地、投入產出密度定面積”的招商原則,規定每畝投資強度必須達到200萬元以上,建筑容積率達到70%以上;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稅收高、產品關聯度高和產品附加值高、投資強度大的“四高一強”大項目的引進力度;突破地域界限,強化對歐美的招商。
大項目引進實現突破。進入7月份以來,一股新的招商引資熱潮在開發區蓬勃興起,大項目蜂擁而入、結伴而來。投資8000萬元的奧體包裝項目于7月5日正式簽約,由四川新希望集團投資1.5億元設立的琴牌奶業項目也于7月18日正式簽約,7月25日西薩摩亞華威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會通過了關于在開發區投資3000萬美元設立高檔辦公文具及精密模具項目的決議,總投資3億元的青島捷能汽輪機項目也已達成了初步投資意向。同時總投資1.2億元的海爾新材料二期項目、增資2500萬美元的青島昌新鞋業有限公司拓展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
產業招商實現突破。開發區根據自身的產業優勢,堅持″產業+基地″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以海爾(膠州)國際工業園、澳柯瑪數碼科技為主的信息電子產業和電子配件產業,以青島昌新為主的運動鞋產業,以青島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為主的集裝箱制造和以青島信五、信一皮革為主的皮革制造四大產業。隨著產業集群的出現和高新技術企業的落戶,一些企業紛紛把自己的研發中心也建在了開發區。目前開發區共引進艾默生研發中心、海爾新材料研發中心、海爾(青島)科大納米技術實驗室等四個重點研發中心、20多個實驗室。
歐美招商實現突破。今年開發區在歐美項目招商上實現了突破,加強了與美國永聯中介公司的聯系,并由加拿大商人丹尼爾·詹森擔任歐美招商代理,目前投資3000萬美元的加拿大因特包裝項目、投資500萬美元的美國家具項目等4個歐美大項目正在洽談中。
“綠色通道”營造和諧園區
6月份,加拿大商人丹尼爾·詹森帶著加拿大因特包裝項目投資商一行到膠州開發區考察投資環境,他被這里完善的配套設施、高效的政務環境以及和諧的社會環境所吸引,主動提出要做開發區的歐美招商代理,宣傳推介開發區,為開發區介紹新客戶。8月3日,膠州市政府發聘書正式聘他為膠州市經濟顧問。
這就是對開發區“服務就是生產力”觀念的真實寫照,這兩年,他們不斷轉變作風,提檔升速,全力打造一流的招商引資軟環境,營造和諧的環境,真正做到“親商、愛商、為商、富商”,真正實現以商招商。
為了把服務規范化、制度化,開發區制定了企業走訪制度,堅持分管領導每兩周走訪一次,主要領導每月走訪一次;成立了由副局級干部組成的大項目跟蹤服務小組,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對重點項目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優質服務;同時建立起“項目引進一條龍服務、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項目投產經常性服務”體系。項目達成意向時,施工用水到位;項目簽約時,施工用電到位;項目開工時,服務責任人到位,配備一名副局級干部督促指導項目建設,確保不因土地證、規劃建設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手續問題拖延開工;項目投產后,經常性走訪與跟蹤式服務到位。
優質的服務環境、完善的服務體系,使開發區贏得了客商的普遍青睞,一些龍頭企業紛紛追加投資。2005年3月份,青島昌新鞋業有限公司增資2500萬美元,擴建廠房17856平方米,新上高檔耐克鞋生產線11條,目前資金全部到位,工程預計10月份竣工。伴隨著昌新的這第八次增資,目前該公司注冊資本達2900萬美元,總投資達6004萬美元,是建廠之初投資總額的14.3倍。除此之外,還有海爾新材料、海永利數字網絡等5家企業分別增資,共增資近1.8億元。
開發東部再造發展優勢
作為開放的前沿陣地,為了讓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開發區積極營造仿真的人居環境。他們曾根據區內韓國投資商眾多的實際,引進外資1500萬美元,建成了集餐飲、娛樂、購物于一體的韓國城,以此為依托,開發建成了檔次較高的景光花園等住宅小區、慶會樓等大型餐飲娛樂場所,并有韓國風情一條街提供休閑和娛樂,使韓國投資商一到開發區便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隨著對歐美招商的不斷突破,大項目的不斷引進,企業自身規模的不斷膨脹,開發區充分認識到現有的配套設施遠遠滿足不了外商、外來務工人員的需求。一方面外商和外來務工人員迅猛劇增,目前為止,開發區的流動人口已經達到了2.2萬人,到2005年底僅青島昌新鞋業有限公司一家外來務工人員就將增至1.1萬人。另一方面開發區的商貿、餐飲娛樂等服務業主要集中在西部城區,而東部三產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
針對這種情況,開發區積極借助膠州市加快建設中等規模現代化開放城市的契機,實施東部新城區戰略,把村莊改造納入開發區整體規劃中,納入到東部工業聚集區的建設中,立足長遠,超前謀劃,統一布局,聘請天津大學對七個村進行全面規劃,建設集商貿、住宅、學校、衛生、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東部新城區,打造現代化的新農村。目前全區七個村莊的總體概念性規劃已經完成,整個東部新城區建筑面積達到500多萬平方米。同時沿204國道、蘭州東路、太湖路等主要路段,大力開發網點房和商住房,發展餐飲、娛樂、零售等第三產業。
東部新城區的建設滿足了城鄉結合部村民的不斷改善生活條件的需求,對村莊進行整體改造,實現村民變市民、村莊變社區、村委變居委,全力打造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東部新城區;同時通過整體改造,打造了開發區企業的“后花園”,為落戶企業的外商和務工人員提供一個住宿、娛樂、休閑的好地方。東部新城區的建成必將使對外開放的窗口———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贏來又一個明媚的春天。梁學勇劉潔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