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北京市征詢應對人口問題的決策,還可以把民主之門開得更大一點,可以把范圍擴大到北京市以外乃至于全國。從理論上說,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不僅是北京人的北京。研究北京的問題,聽取全國人民的意見,不僅是因為全國人民應該有發言權,也因為全國人民有責任為首都的更美好獻計獻策。北
京市人口高速膨脹,本來就不僅是北京人口的自然增長,而且是外來人口增加造成的,因此應該研究外來人口的情況,聽聽他們的反映。而從經濟的角度看,北京市的建設也事關全國人民。我雖然拿不出整個北京市建設的資金來源賬,但我堅信北京市的建設一定用了全國人民繳的稅。(中國青年報)
本報記者江金騏報道
據北京市發改委昨天公布的消息,自上周末“十一五”規劃向市民問計以來,共收到近萬條出謀劃策的意見。記者看到,在集中體現“集體智慧”的11條建議中,基本上體現著3大民意。
從里面“擋”———減少低素質人員進京
幾乎占總人口1/3的流動人口,似乎成了人們心中的“結”,因此,在已經羅列出的11條市民建言中,要求將外來人口擋在城外,也成了招數之一。
政策管理是關鍵,對進京戶籍繼續實行嚴格限制;建立宏觀控制,形成嚴密的管理機制,對人口總量加以限制。
對在京務工的外地人實行市民待遇,提高雇傭外地人的成本,減少雇傭外地人的機會;家政服務及餐飲服務應由北京市下崗人員承擔,減少低素質人員進京。
提高生活成本,實行住宿限制,沒有達到要求的居民個人房屋不能隨意出租,從而限制低收入外地人進京。
從中間“疏”———資源向落后地區調配
把首都過多的資源配置到落后地區,如將一些政府機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所、實驗室、工業企業搬遷到落后地區或周邊地區,減少首都的人口、資源壓力,帶動落后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把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北站遷到郊區,把環城鐵路與全國鐵路銜接,臨時停靠的列車和換乘人員不需要進市區,減少過境流動人口對市區的瞬間壓力。
北京人口壓力引起的大城市病主要在于人口過度集中在城區,應通過新城建設和周邊城鎮建設來疏散北京的人口壓力。
往外面“推”———鼓勵京籍考生報考外地
人口減壓應注意疏通出口,不僅僅考慮外地人進京,還要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北京人出京,如鼓勵老人出京養老、鼓勵京籍考生報考外地院校、鼓勵有志青年到大西北發展等等。
以發展天津濱海新區為契機,帶動首都周邊地區的發展,吸引北京人到周邊地區就業。鼓勵北京人的勞務輸出,組織北京勞務出口公司,定期組織人員赴國外就業。
學生畢業留京是北京人口膨脹的主要根源,一方面建議國家給予到京外就業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安家費、住房優惠等政策,同時減少留京指標,提高留京門檻。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