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8月9日電 (記者 王志強
王志)從山東省環保局獲悉,與2000年相比,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調水沿線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0%和30%,已基本遏制了污染加劇勢頭。
近年來,山東省治理結構性污染問題取得重要進展,“十五”以來已關閉了全省所有62家2萬噸
及以下造紙企業草漿生產線(其中調水沿線40家)、5萬噸以下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8家草漿生產線和所有5000噸以下的酒精生產線,并頒布實施了造紙、紡織染整、畜禽養殖、生活垃圾填埋水污染物、水泥等5個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從而引導企業自覺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同時,山東省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調水沿線已建成25座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175萬立方米/日,并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
據山東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介紹,與2000年相比,在GDP高速增長的同時,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調水沿線的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0.4%和30.7%,已基本遏制污染加劇的勢頭。
但與國家對南水北調干線水質要求相比,山東段水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據了解,從2004年的水質監測情況看,調水沿線山東段27個監測斷面中,僅有2個達到Ⅳ類標準,11個達到Ⅴ類標準,南四湖、東平湖水質均值均為劣Ⅴ類。山東省有217個治污項目列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目前已完成63個,在建100個,還有54個尚未動工。根據規劃,調水沿線山東段需要在今后兩年多內投入72.3億元,進一步將污染物排放量削減60%以上,治污任務十分艱巨。據了解,為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水質,山東省將綜合采用結構調整、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清淤疏浚等全過程污染防治措施,確保一切排污單位穩定達標排放,外排COD濃度小于100mg/L,并堅決關閉治理達標無望的落后生產線,以確保調水干線水質安全。(完)
責任編輯 原霞
|